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基督教堂的百年变迁
【发布日期:2015-04-2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刘荣清

每逢星期天,分布于全市各地的上百所基督教教堂就会举行礼拜活动。若论哪一所教堂最大,当属莆田基督教堂。
该堂位于市区文献路中段北大北街,兴建于1915 年,距今恰好一百年了。
据相关资料记载,莆田基督教堂系美国信徒甘雅各和甘大卫两兄弟为其父甘伯勒留名而倡建。当时造价5万美金,由甘氏兄弟捐献1万美金,其余系年议会5个教区(府城、涵江、黄石、笏石、仙游)信徒所捐献。原于教堂大门口立有4座石碑,凡信徒捐献银元在5元以上的均刻碑列名。十年动乱期间,石碑遭受毁坏,现仅存2座。
在繁华闹市中,彰显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教堂蔚为壮观,十分惹眼。它石砌墙体,钢筋混凝土屋架,门窗采用了西方的哥德式造型,屋顶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挑檐与翘角的造型,别具特色。教堂占地面积4.372亩,建筑平面设计为凸字型,坐北朝南,东西总长为35.24米,南北长为25.46米,总建筑面积为1572平方米,可容纳3000多人,当时是国内容量最大的教堂,也是东南亚四大教堂之一,蜚声海内外。
走进教堂,宽敞明亮,让人不得不叹服建筑师独具匠心。大厅中采用大跨度屋架,减少柱子支撑屋盖荷载。室内布局合理,讲究科学,使其听觉、视觉及声学效果等方面,恰到好处。建筑专家认为,在二十世纪初,莆田堂设计如此巧妙,展示了十分高超的建筑水平。其建筑设计的特色与艺术文化上的价值,堪称莆田基督教建筑的文化瑰宝。教堂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教堂大厅门外,矗立一座抗战实物纪念碑,记述抗战期间教堂曾遭受日本军机轰炸而局部受损情况。另据了解,在十年动乱期间,教堂也曾被红卫兵造反派占据,之后又被剧团占用,直到1985年才归还教会。
建筑是浓缩的历史。百年教堂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传播,更是对历史的见证。最早在莆田传播基督教是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宋恩来,1862年到莆田“开荒布道”,但并没有成功引人入教。首次在莆布道成功吸收民众入教的,并非西方传教士,而是美国美以美会信徒莆田南日岛林振珍。他从福州信教后于1863年返乡到南日岛布道,不久便吸收三人入教。1865年在南日岛上兴建了莆田第一座基督教堂。之后,基督教以莆田、仙游县城为中心,借助莆田本地信徒传道,向乡村扩展。当时,美以美会、圣公会等基督教各教派为了扩大基督教的影响,纷纷在各地创办众多学校医院,如美以美会创办“培元书院(哲理中学前身)、圣公会创办圣路加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前身)等;为帮助文盲信徒识字读《圣经》,美国传教士蒲鲁士夫人蒲星氏独创兴化音罗马字,并创办发行莆田第一家新闻报纸——罗文《奋兴报》;教会还引进碾米机、染织机等较先进生产机械,发展农工实业。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社会公益等事业,莆田基督教信徒与日俱增,发展迅速。据说,解放前,基督教卫理公会在中国建有10个年议会,兴化年议会便是其中之一。每逢教会节期礼拜,莆田基督教堂座无虚席,其盛况可见一斑。当然,这种间接的布道方法,在客观上也推动了莆田近现代工业文教卫生事业进程。
解放后,我国基督教实现自养、自治、自传,莆田基督教堂也打上了三自爱国运动的时代烙印。广大基督教徒爱国爱教,在教会、家庭、工作单位、社会等处作光作盐,在传播福音的同时,积极融入社会发展大潮,奉献浓浓爱心。
饱经沧桑的百年教堂,正以其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意韵,为荔城这座城市增添别样的精彩!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