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雨
2017年10月18日,俞昌连先生把一本珍藏54年的《莆阳烽火》油印本原件,捐赠给他曾经任教过的莆田二中,修复了该校这一档案资料失散造成的缺陷。是日,我偕同三位莆田二中老校友(当年俞老师的学生),专程赶赴福清一中对面的俞先生家中拜访老师,并接受捐赠。已是81岁高龄的俞老师满怀深情,郑重其事地把本子交到我的手上。我小心翼翼地接过发黄的历史感厚重的本子,像捧接一块思念已久终于得到的宝玉。仔细端详,只见封面油印着“莆阳烽火”四个宋体大红字,下面依次分行印着“大合唱”“方清廉词、俞昌连曲”“莆田县文化馆印”“1964年元月”等宋体红字。拂去岁月的尘埃,闪耀出的是史事沉淀后的光芒。我心想,这是一块用艺术记录莆田革命史的文化瑰宝呵。
《莆田烽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莆田二中校文艺宣传队演出的革命题材大型组歌。组歌分五个乐章,艺术地反映了莆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每一乐章都有鼓舞人心的唱词和优美激越的旋律。第一乐章《红色浪,浪滔滔》,开门见山、气势磅礴地亮明主题:“红色浪,浪滔滔,人民革命卷风暴;莆阳人民跟着党,人民群众涌怒潮。”第二乐章《钟楼颂》,是对闽中革命发祥地哲理钟楼的热情讴歌:“啊钟楼,雄伟的钟楼,您是莆阳革命的摇篮,您是莆阳人民的灯塔,您是摧毁旧社会的警钟。”第三乐章《外坑成立苏维埃》:“天上雁飞一排排,山里杜鹃朵朵开,陈天章率领红军来,外坑成立苏维埃,人民当家做主人,宣德宫前闹土改。”用比兴起句,渲染主题词,把莆田革命大事描述得文采斐然。第四乐章《党的儿子陈天章》,也用比兴的手法,又以抒情的笔调,情深意切缅怀陈天章,深情歌颂革命先烈为国为民、使命担当、英勇献身的高尚品格:“树连树,山连山,党的儿子陈天章,芦尾村里斗地霸,不幸被围遭了难。献身革命英名在,壶公山高兰水长。”最后,第五乐章《烽火遍地燃》,用“莆阳人民跟着党,星火燎原东方红;野火春风烧不尽,革命烽火遍地燃”的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莆田革命蓬勃发展的大趋势。词作者方清廉是那时莆田县文化馆干部,兴趣歌词创作,多次与俞昌连合作。据说,起初高一学生林春明(1964年高中毕业)接受俞老师指导,也独立写过一稿《钟楼颂》。
曲作者俞昌连,受的是音乐专业教育,但给《莆阳烽火》作曲时,却不满足于单一的学院派手法,而是吸收流行于莆田山区的民歌曲调,兼收并蓄,水乳交融,从而创作出既具经典高雅风格又有地方特色的佳作,令观众耳目一新。他还担任导演、演唱指挥,均为高水平,加上宣传队出众的实力,从而把《莆阳烽火》的演出做得精彩高端,好评如潮。
1963年,《莆阳烽火》在校内首演,便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强烈共鸣,让人倍感亲切、自豪和振奋。冲击波经久不息,演出过后,每班都教唱《钟楼颂》。激越嘹亮的歌声在校园此起彼伏。莘莘学子在看演出、唱红歌的过程中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精彩演出还轰动校外,文艺队应邀登上莆田县委礼堂舞台,为莆田县老区代表大会代表盛情演出,获得代表们的广泛赞誉,称赞演出场面大、史料实、情感深,把大家带回当年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环境中,让人看了热血沸腾。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的黄国璋,专程回莆到会看望战友和父老乡亲,当晚也和代表们一道,从头到尾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他还上台会见演出师生,连声赞扬编导好,演出好,反映本土革命史实,很有现实教育意义。
1961年至1966上半年,莆田二中文艺宣传队文艺演出搞得红红火火,享誉校内外。头三年,俞昌连连续为文艺宣传队编排组歌《黄河大合唱》、组歌《黄继光》、莆仙戏《洪湖赤卫队》、歌剧《红珊瑚》、组歌《莆阳烽火》等大型剧目。1964年起,为了便于下农村演出,文艺宣传队编排了《红松店》《国际歌》《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征组歌》《十送红军》等许多中小节目。期间,他们还经常伴随全校师生下乡支援农村田间劳动,到各驻点巡回演出。又多次到莆田县委礼堂,为各行各业群众演出,广受欢迎和赞誉。
有人评价莆田二中文艺宣传队是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人才的团队,时过半个世纪后回首看,还真如此。学校不但关心文艺宣传队演出的质量,更关心队风建设,因此吸收了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校领导给队员们讲话,提出思想、学习、演出三兼顾的要求。先后安排团委副书记、团委委员、学生会主席参加管理。其队员随着毕业生离校,新生进校而不断变动,但良好的队风延续不变。许多演出队员和管理人员先后考上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李金华、许元英、陈金钵、周长赋、戴明锁、唐庆霖、宋丽君、曾美英、林兆森、卢士豪、黄星虞、张金格、翁秀兰、陈春如、周元莺、林苹、陈金凤、王美英、林哲钦等走上社会后事业有成,有的成为大学党委书记、国有企业党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戏曲学校校长,还有的成为戏剧家、画家、企业家、教授、主任医师、高级工程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