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陈文龙与刘埙的“生死情缘”(上)
【发布日期:2017-09-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来到盱南剩有春,山川秀丽毓奇人。文追汉制才无敌,诗接唐风味更真。君别频宜缄尺素,我归但欲岸纶巾。相思千里惟心在,明月行天莹白银。”这是抗元英雄陈文龙盛赞刘埙的一首回赠七言诗。

陈文龙是莆田东门外玉湖乡(今城郊乡阔口村)人,南宋绍定五年(1232)生。陈文龙,字君贲,号如心,淳祐十一年(1251)入乡学,宝祐四年(1256)补进太学,咸淳四年(1268)进士,以廷对第一任镇东军节度判官。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宋亡死节。

刘埙是江西南丰县人,字起潜,号水村,又作水云村,生于南宋嘉熙二年(1240),咸淳六年(1270)举于乡,是南丰著名文人隐士刘镗之侄。刘埙早年就读于南城麻姑山,学习刻苦认真,注重研究经史,有人夸他文思如涌泉,生平多撰著。他善交文友,“网罗百氏”。除陈文龙外,如包恢、陈宗礼、曾颖茂、赵与植等“皆雅重之”。其诗文与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同邑谌祐齐名,同号“南丰之彦”。

据刘埙《隐居通议》云:“陈公镇临川时,颇知贱姓名,期以过从论文,因便道谒公,一见语合。后被劾解郡,南归,道盱江,予驰出桥南饯之,赠以诗。”他在《送抚州太守陈太卿归莆阳》一诗中写道:“拟岘台边正好春,萧萧落叶忽愁人。胸蟠冰檗天能识,纸挟风霜语未真。无路叫阍空短气,有氓卧辙欲沾巾。南归僮马凄其甚,添得忧时鬓似银。”

陈文龙在抚州任太守时,已颇知刘埙的名气,很期望能和他往来谈论诗文。一日,刘埙因饯送曾通守赴袁州,于是顺路往临川拜谒陈文龙。两人一见如故,推心置腹,长谈不休,并相期千载。

咸淳十年(1274)冬,恭帝即位,首授朱文昌祀孙为京西、湖北、四川宣抚使,镇江陵,陈文龙嘱刘埙作贺语,刘埙即提笔写道:“出命九重、宣威六路。天昌宋祚,乾元初御于正朝;地重荆州,涣号首开于大阃。”陈文龙见后大加称赞,没过多久,贾似道又指使台臣李可弹劾罢免陈文龙,于是陈解郡绶南归。

陈文龙见知己刘埙前来饯行,十分感动,随即二位相好驻足长亭,促膝谈心,恋恋不舍,当即便依刘埙诗韵回赠了本文开头那首诗。陈文龙在和诗中高度赞誉了钟灵毓秀的曾巩故里南丰的勃勃生机,以及刘埙的才华与真情,同时也充分表达了文龙在临川为官一方时与当地仁人志士交往的深切和真挚。

陈文龙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影响的抗元民族英雄、高级将领。宋咸淳四年(1268),文龙虽以廷对第一任镇东军节度判官,但在任上以“不挠不屈,不可干以私”的高尚品德受到人们的称赞和敬畏。咸淳七年(1271),陈文龙历崇政殿说书、秘书省校书郎,数年,拜监察御史。期间,临安知府洪起畏推行“类田”法,得到丞相贾似道的支持,而陈文龙则上疏力争,“以为不可”,持坚决反对态度,迫使贾似道不得已罚洪起畏,罢“类田”法。

咸淳九年(1273),南宋将领、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因“总师无功”,至使襄阳失陷,贾似道却以文虎知安庆,并改任赵溍知建康,黄万石知临安。文龙疏劾,说“文虎当罚而赏,溍乳臭子耳,万石怠荒,皆不能胜任,宜罢!”贾似道被激怒,贬他出知抚州。第二年,也就是咸淳十年(1274),文龙赴抚州任。文龙在任上主政时,“律己严,接士温,治民宽恕”,仍不改初衷,为官清廉,深得民心。也正是这个时候,陈文龙与刘埙等地方文人雅士、儒林寓贤结下不解之缘。而贾似道竟以“催科峻急”之莫须有罪名劾之,罢他的官,于是陈文龙解郡绶南归兴化(莆田),取道盱江南下,途径南丰,于是便有了与刘埙饯别、互赠诗作、倾诉衷肠的一幕。(熊国康)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