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潜心方寸筑梦金石——记彭建民的篆刻人生
【发布日期:2018-01-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一枚印章即一方心迹,彭建民是一位退休教师,30多年来潜心研究篆刻艺术、刻印逾千方,并将其书法、篆刻辑为《觉印翰心集》,饮誉海内外并广受行家好评。读他近期出版的作品集《觉印翰心集》,面目纷呈、风格各异,已熔铸了自家的风貌。或刚或柔,刚柔相济;或方或圆,方圆结合。有笔有墨,古健醇遒,神韵俱佳。可以看出彭先生具备了相当的书法功底和审美修养,从篆刻印章见显的厚重,足以看出他对篆、隶下的书法功底;从篆刻印章的整章布局,特别是在三字五字等不对称的布局,他如何使字的布局成为一个艺术的境界;在刻字时他精心把字生养在其石内。作品集看到他在承继先贤风格中有自已的感悟与创新。这正如莆田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林永生所评价的:“彭先生书法既吸取诗人贺敬之那郁勃遒劲骨力,又突出其沉郁又灵动的书法特点。沉郁,所以有气;灵动,所以传神”。

初识彭建民,只见他身材颀长、精神矍铄、温文尔雅,与他的交谈如沐春风。他说,那是上小学时,有一天,他父亲看到他作业本上写的字“鸡飞鸭舞”,便责骂他字写很难看。自那时起,他就发奋习字,一有空,他就拿出字帖来练字,功夫不负有心人,日积月累,逐渐练得一手好字。后来,学校出黑板报时,他不仅写字,还喜欢插图,有时还自已设计印章美化。尤其是当老师后,更加喜欢上了印章艺术——篆刻,没有工具,他求在农机厂工作的襟弟帮他制作几把刻刀。没印石,他将旧印章磨平了试着刻,废寝忘食,勤奋临摹古印上千方。教学之余先是帮同事刻姓名图章,之后又以节庆作为创作题材篆刻,历经艰辛。

业精于勤,彭先生将自已课闲时间全部用来刻石,刻完后请行家评点。他的篆刻也从秦玺汉印入手,直至明清诸家,其中特别对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等名家认真摹习。在刀法上综采前人之长,用冲切结合之法,变化自如,线条极富轻重缓急的节奏感,章法上刻意求新,别出机杼,充分运用疏与密、虚与实的强烈对比,使两者得到和谐的统一。他不断刻印,并在刻印中善于理解,善于掌握,不断积累,不断发现,不断渐进。

谈到篆刻创作,彭先生有这样体会:篆刻技艺作为一项考验耐心与定力的细活,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坚硬的石头上一刀一笔地雕琢,需在注意力度的轻巧把握,需要有气定神闲的专注与坚持,更要有耐住寂寞与孤芳自赏的内功。这创作,更是修身养性的过程。夜深人静之时,来了创作欲望,灵感便如火山喷发,一发而不可收拾。由于对篆刻艺术执着追求和努力,他的创作激情更像喷涌的泉水。篆刻作品先后在《福建日报》、《湄洲日报》、《莆田晚报》、《莆田侨乡时报》等书刊上发表。许多作品也入选国内外多项大型展览并编入多种书籍里。

十多年来,他努力钻研篆刻艺术,在印章边款的有限空间里镌刻诗词方面独树一帜。其工艺特点是采用微雕技法将书法作品制作于寿山石表面,其效果与纸质上的毛笔画不相上下。他在仅只有2cm×3.5cm的印章边款上镌刻了51多字的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整首诗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字体行书厚朴灵动,章法工整,结构独特,特别整篇布局,都极其讲究美学构图、通篇布势,字与字连接呼应,参差错落,线条粗细对比,无不体现着其对书法艺术的独到理解与深厚功力。

如今,彭建民先生已年过古稀,仍潜心方寸间筑梦金石上,以艺觉民,以书铭心的美好愿望,真正闪耀着“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生命之光。他说:“篆刻栖息着我的灵魂和精神,给我带来愉悦的享受。一枚印章,方寸天地。在点画、结体,刀笔、布白中,隐含着丰富的情感寄托和人生体验,自有一种生命的化境与张力之大乾坤在。”      (李福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