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古诗词里的清明
【发布日期:2018-04-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清明节,作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文人墨客更是不免抒怀感慨一番,读来或细腻含蓄,或畅达直白……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只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家在哪儿呢?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旗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张继的《闾门即事》:“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本应是农忙时节,可诗人登上城楼眺望,却只见由于农民都被召去当兵了,农村劳动力缺乏,万顷农田无人耕作,荒芜且长满了青草。禁止烧火的寒食节过去了,清明节应该是千家万户重新起火的日子,而诗人看到的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的景象。

王禹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无花可欣赏,无酒可饮时过清明节,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都显得很淡漠。昨天,从邻家讨来了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游湖踏青之人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春色依旧。把清明时的西湖,描绘得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高启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全身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尽管现在战乱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还会感到悲哀。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清明扫墓的时候,有几户人家的坟墓还会有后人来祭拜呢?

王磐的《清江引·清明日出游》:“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自古清明是亲近自然游山玩水的日子,如今清明节已至,看着窗外的春色满园,不禁顿生感慨。然而凭栏而望却不知哪处风景最佳。有朋友告诉晴空万里下碧绿的原野尽头,便是一处绝妙的游玩胜地。穿过蓊蓊郁郁的杨柳丛,紧收马缰,马儿一声嘶鸣,抬头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连带啼叫的黄莺、漂亮的花朵,灿烂明媚的春光似要将人迷醉。

古诗词里的清明,就是这样意象万千,意味悠长。但无论是烟雨蒙蒙、青草离离,还是哀思悠悠、悲情渺渺,它带给我们的都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慰藉和文化上的代代传承。(汪志)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