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炎黄子孙扫墓的日子,有关传说不少,其中最感动人心的是春秋战国时晋国忠臣介子推护卫晋公子重耳逃亡的故事。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中对此也有相关记载。
当年,晋国内奸臣当道,他们要谋害为人正直的晋大公子重耳,而后扶小公子申生继位。爱国爱民、洁身自好的名臣介子推获悉后,就冒生命危险护卫重耳出逃。逃亡途中,他们在一座山中迷路,只好用野菜充饥。重耳饿得坐在一张破席子上唉声叹气、仰天长叹:“重耳饿死事小,但将来晋国老百姓却难安宁了。”介子推听了这话,想到公子逃难之中还不忘老百姓,就更坚定了辅佐的决心。
介子推即转身到一僻静处,下狠心把自己大腿上肉割下一块,烧煮后“捧肉汤一盂以进,重耳食之而美”,问:“此地何以得肉,还有吗?”介子推忍痛提着裤腿说:“肉从这腿上来,公子乐吃,我愿把另一腿再割下一块。”重耳听着,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你对我这么好,我将何以报!”介子推道:“臣闻孝子杀身以事其亲,忠臣杀身以事其君。臣不求报答,但愿公子早归晋国,成个清明的国君!”
时过境迁,十九年过去了,重耳在外流离颠沛,度日如年。晋国内终正压邪,忠臣战胜了奸佞,于是召他回国任国君。他们归来快到都城时,重耳觉得坐那张跟他流亡多年的破席子有失面子,便把它扔下车去。介子推跟在车后捡起那破席子,经反复思虑,便借口老母患病在家,需要照顾,即离开公子,自个往家走了。
重耳回归当上国君后,称晋文公,随从流亡的人皆得封赏,却忘了介子推,有人代抱不平。重耳猛想起流亡途中啖其腿肉的事,又激动,又惭愧。于是立即派人去请介子推。差人走了多趟,介子推推三推四,就是不来。重耳没法,只好亲自来请,但找到介子推家门口时,却见“铁将军把门——上锁了”。打听左邻右舍,方知介子推不愿见他,已背老娘隐进绵山去了。重耳带队一直寻到绵山,只见峰峦叠叠,草木萋萋,林鸟群噪,山谷应声,却找不到介子推踪影,正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随从提议放火烧山,让介子推自个出来。重耳觉得有理,认为子推甚孝,见火必负其母而出,便下令放火。可是烧山三日方息,仍未见介子推影子。重耳于心不安,带队又踏着烟尘进山再寻,终在一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发现其母子遗体,见此惨状,重耳哀伤至极,痛哭不止,躬身长拜。紧接又发现柳树洞口有片衣襟,重耳展开一看,竟是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重耳念罢,热泪滚滚,血书收入袖中,尔后把子推母子遗体分别葬在该柳树下,立祠祀之,提“改绵山曰介山,以志寡人之过”,并下令每年这日禁燃烟火,寒食一天,把这日定为寒食节。
翌年,重耳率群臣到绵山寒食一日,并于次日穿孝服登山祭奠。重耳看着复活的柳树,绿柳千条,郁郁葱葱,眼前仿佛闪现介子推母子魂灵一般,即赐该柳树为清明树,又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至今太原、上党、西河、雁门等有些地方,还有每岁预作干粮以冷水食之的习俗。因子推死于火,不忍举火,谓之“禁烟”称寒食。自此,清明节,便成为了踏青、扫墓的日子,祭祀风俗代代相传。
据说介子推的血书被重耳珍藏身边,一直作为自己勤政廉洁的座右铭,他励精图治,使晋国人民逐渐殷实,民富国强,终成春秋五霸之一……(林闻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