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获悉,仙游县日前下达了2018年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多措并举稳定“粮袋子”,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1.45万亩、总产量12.2万吨。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围绕建设农业强县目标,该县突出抓好粮食生产这个主业,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县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按照粮食生产责任考核制度要求,该县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稳定粮食面积,并全面落实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水稻种植保险补贴、稻谷最低收购价、农机购置补贴和莆田市出台的规模种植中稻、晚稻、旱地粮食作物及山垅田改造复耕种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
为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该县全面推进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县17.9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并继续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山垅田改造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县农业部门积极推广稻草还田、冬种紫云英、增施商品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任务,促进地力提升,并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生产,积极推广优质水稻和专用甘薯、马铃薯品种,提高水稻、甘薯、马铃薯等粮食的优质率,在北部山区乡镇建立1万亩优质稻示范基地,推进优质稻产业化生产,示范带动全县种植优质稻2万亩以上。
为增强科技支撑,促进粮食增效,该县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围绕节肥、节药、节水、节种、省工,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地推广粮食生产“五新”技术进村、入户、到田,重点推广水稻基质(暗化)育秧、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机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等一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实现农机农艺结合,提高科技到位率,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在健全社会化服务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上,该县在抓好防灾减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重点培育一批集育供秧、插秧、病虫防治、耕种收和机械烘干等系列化服务的粮食生产经营组织,并支持和鼓励各类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和产销服务组织与农户建立稳固的粮食产销关系,发展订单生产,多措并举推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生产,提高经营水平和种粮效益,并要求各乡镇(街道)要积极制定和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建立抗灾救灾快速反应机制,切实提高科学防灾减灾水平。 (陈国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