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禅意九华山
【发布日期:2018-05-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曾元沧


  时光,无声流淌,送走了燥热的夏,迎来了凉爽的秋天。

名山是有感召力的。这不,我提前了结手头事务,去了心仪已久的九华山。同行者有修晓林、罗建荣、费爱能、王抗美、陈淑兰、罗玲和娄靖。我只知道是修晓林先生邀我的,至今尚不晓得谁是发起人。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同行者要有尽可能多的共同语言。临行之前就念及,在九华山所在地安徽青阳县,有一位我大学的同学。

一路上,满车的欢声笑语,故知无话不谈,新朋一见如故,八九个小时下来一点也不累。我们下榻在九华山腹地的香樟树宾馆。晨出,沐清风淡雾;暮归,披一身晚霞祥光。大家觉得,青阳西南这100余平方公里土地,弥漫着禅意。

何谓禅意?晚上在宾馆里我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九华山与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你看这九峰山峦叠翠,雾霭缭绕,这一座座古刹殿宇宏观,庙黄扑面,还有林间天籁、村落炊烟,这氛围就是一种禅意。

有的说,佛教是一种信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佛教题材的作品和寺院建筑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如敦煌壁画、大足石刻、九华禅林等,它们流传甚广,旷日持久地“点击”着大众的心理。这种文化就是影响民众心灵的禅意。

有的说,佛教的世界观其实是多元的。它提倡的自主自救、与人为善、忍辱负重、有节进取,都是值得肯定的。“禄无常家,福无定门”,佛教认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全靠自己“修行”,这点更显露其积极意义。现代人要从佛教世界观的多元化去理解禅意的多样性。

有的则说,禅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往往是人们自身对世界“当下即是”的感悟,这一刹那称为禅机,所悟即禅悟,或曰禅会。在当今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禅意一词已不鲜见……

畅谈间,宛然有一扇佛学“宝殿”之门向着我徐徐开启。

首日,我们参观了摩空岭上的百岁宫、舍生崖西麓的祗园寺和九华山中心岙地上的化城寺等寺庙,目睹了血经、法器、铸鼎、玉印等宝贵文物,读到了这些古刹的兴衰史,不禁为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博大所震撼。

第二天,赴海拔1325米的天台正顶参观天台寺。出发在即,闻得乘缆车至山腰,接着还要再爬800级台阶,我顿生畏难而准备放弃。忽一闪念:“上九华不到天台,白流汗等于白来。”于是抖擞精神,上山!年龄最大的我,居然跑在了队伍前头,令诸位刮目相看。我身沁微汗气喘吁吁,心里明白,我已经竭力“自救”矣。

天台正顶最高处名曰“云峡”。峰上有一平台,建六角捧日亭。导游小姐相告,如若赶在夏季,除了观看日出胜景,还能一睹低处满山的红杜鹃。我想象着,那该是九华灵山秀水捧出的与庙黄相映成趣的灿烂禅意。下山时,修晓林拍着自己的背包说:“怕山上冷,我为你备了一件羽绒服。”感动地望着他,我禅悟:与诚者行,心可宽,身可托,如沐春风!

驱车返沪,途经青阳县城,我又记起这里的大学同窗来,他毕业后回家乡政府机关工作,如鱼得水而甘于淡泊,令人感佩。于是我向司机叫停,下车再踩了踩这片为28万人民提供生活处所和勤劳自强平台、承载九华禅林、养育我这位学友的土地,作为告别。当下里自忖,适己的所在,不就是在诠释生命意义的同时造福于他人的佳处么?

名山多姿,禅意无形。有人得新交,有人温旧谊。啊!九华,让我依依九回头。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