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的街头巷尾皆可见很多特色小吃,如“口福豆浆炒”“哆头温汤章鱼”“阿森车丸”“金高擦粉”等。其中的“天章粿洒”小吃以味美价廉受到老街食客们的喜爱。
“粿洒”又名“鼎边湖”,原是农民在早稻登场后,用舂新米筛出的碎米磨成浆,配上当季的韭菜、豆芽等鲜菜制作出的农家小吃,十分可口,后来“粿洒”逐渐由家庭走向市场,成为古镇老街上的风味小吃。
那些年,在老街咸头顶、新桥头、菜市场等街头巷口,经常能见到肩挑叫卖“粿洒”的担子,担子一头是一大锅“粿洒”,另一头是油条、葱饼等小吃,走街串巷一路吆喝叫卖着“吃‘粿洒’来啊”。在老街上有一个叫肖天章的男子,他煮出来的“粿洒”,白脆薄润、细腻爽滑、汤清不糊,深受古镇食客们喜爱,大家都称他“粿洒章”。小时候,母亲偶尔也会给我们买上一碗“粿洒”,让我们尝鲜。
古镇有一位文化名人曾经采访“粿洒章”,了解到“粿洒章”制作的“粿洒”,选料精细讲究:粿浆选用早季大米“六月早”;蔬菜选用卓坡韭菜、苍口芥蓝菜、铺尾有根豆芽菜;选用福清马帮贩卖的豆豉、哆头特产的蛏露、南日岛新鲜的干虾肉,根据研制的比例熬成高汤;调料选用上好花生油、酱油、味精及本地产的小葱,剁成葱珠。
“粿洒章”制作工序严谨,讲究火候,技艺独特。将大米用清水浸两小时洗净,捞起,加清水磨成米浆,将蒜切成末,用花生油熬成蒜头油。做法传统、简单,只需锅汤烧开后,在锅的内边一圈抹匀花生油,用碗舀米浆一碗,由左向右绕浇锅边一周,盖紧,约三分钟后揭盖,用锅铲将锅边烙熟起卷的米粿铲入锅里,渗入虾汤,放入豆芽、芥菜、韭菜等,加入辅料调准口味,淋上蒜头油,再撒上葱珠,出锅装碗即成。
“粿洒章”经过几十年经营,“粿洒”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独特口味,不仅色呈洁白,而且菜鲜味美。配以油条、葱饼、芋粿等食之,更是老街平民百姓喜爱的早餐。“粿洒章”每天制作“粿洒”的数量都有严格的限制,决不为贪图一时之利而盲目增加制作数量,这样不仅保持了“粿洒”的质量,更吊足了食客的胃口,可谓是他的一种独到的经营艺术。
“粿洒章”的“粿洒”,历经数代传承,已成为古镇特色小吃的一个著名品牌。许多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回到家乡探亲、观光等,他们首先关心的往往是家乡的风味小吃。
如今,“粿洒”这一小吃,已成了莆仙风味饮食文化的一个响亮符号,并登上了酒店的大雅之堂。(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