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江梅妃能否啖到新鲜荔枝
【发布日期:2018-11-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日前,我翻了翻莆田地方志,看到旧时兴化府上还记载着一副对联:“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突发奇想:江梅妃当年在长安(现为西安)宫廷里,既喜欢赏梅花,想必也喜欢啖家乡的荔枝吧,那她能啖到家乡新鲜的荔枝吗?

唐代都城长安位于中国版图的西北部,而荔枝属于亚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并且很不容易保鲜。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说:“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因此长安城中的妃子要啖到新鲜的荔枝绝非易事。

荔枝色香味俱全,十分甜美,自古以来,就博得人们的喜爱。宋徽宗也有《宣和殿荔枝》歌:“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子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明代曹学全《荔枝歌》云:“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终第一。”唐代张九龄在《荔枝赋》中誉之为“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北宋仙游籍蔡襄在《荔枝谱》中称赞其为“果品卓然第一”。从以上引用的诗文中,不难看出,上自帝王,下至文人学士,对荔枝甚为喜爱。这么好啖的果子,自然广受青睐,我想当年的江梅妃也概莫能外。

唐代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一诗中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似乎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因为荔枝成熟于初夏,而杜牧描述的诗句是在冬季,尽管有考据家指出杜牧诗歌在季节上存在着纰缪,但是艺术终归是艺术,想象往往穿越时空,超于现实,因此,文学性描述的诗歌不可以以考据思维来理解。蔡襄在《荔枝谱》中说:“唐天宝中,妃子尤爱嗜,涪州岁命驿致……洛阳取于岭南,长安来于巴蜀,虽曰鲜献,而传置之速,腐烂之余,色香味之存者亡几矣。是生荔枝中国未始见之也。”蔡襄在妃子所啖荔枝来源问题上声援了杜甫,并且指出南方的荔枝运到长安时业已溃烂,几乎没有色香味俱存的,所以妃子并没有啖到真正的新鲜荔枝。

需要说明的是,蔡襄《荔枝谱》中所谓“洛阳取于岭南,长安来于巴蜀”,指的是东汉时期荔枝取自岭南,唐代天宝年间荔枝来自巴蜀。因为东汉都城在洛阳,唐代都城在长安,故有此说。据《后汉书·和帝纪》记载:“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阻险,死者继路。”不过因为临武长唐羌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由此可见,尽管朝代更迭,但岭南向朝廷进献荔枝却是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

要确保南方的荔枝运到长安仍然新鲜,唯一的办法就是快马加鞭,尽量缩短运送时间。在古时候,朝廷一般每三十里设有一个驿站,有的还设有歇马亭、邮箱等。马的速度一般为20-60公里,一次最多可以连续跑60100公里,若跑100公里以上,会造成马的生命不堪承受的后果。杜甫在《病橘》一诗中说:“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看来为了运送荔枝,累死的马很多。杜甫又在《解闷》组诗第十二首中说:“侧生野岸及江蒲,不熟丹宫满玉壶。云壑布衣骀背死,劳生重马翠眉须。”看来为了运送荔枝,累死的人也很多。

对妃子所啖荔枝新鲜与否的探究,看似无聊之举,实则寓含了一个哲学观点:即世间万有现象的背后都蕴含了一个根本道理,而这个道理是可以推理、寻绎和确证的。明乎此,探究江梅妃所啖荔枝新鲜与否,这对于现代新鲜水果的储存、保养、运输、销售等,其价值不可估量,特别是在搞活市场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今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施金冷)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