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提升站位凝聚合力保护好湄洲岛(八)
【发布日期:2018-12-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部门回应

 

市交通局:创建优良交通环境

 

 

 

“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保护好湄洲岛’的指示精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杨兴斌说,“市交通局正着力实现绿色出行、装备升级、生态保护等工程,逐步实现绿色交通由被动适应向先行引领、由试点带动向全面推进、由政府推动向全民共治的转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建设美丽湄洲岛、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

留足交通空间。为创建安全、便捷、有效的交通环境,在湄洲岛规划上应预留足够交通空间,在对外通道应预留轨道交通的通道;环岛路、贯岛公路等主要公路应预留10-20米绿化带,规划应预留公共停车场、首未站、港湾式公交依靠站、自行车停车点等用地。

推广绿色交通。科学调控岛上机动车保有量及结构,综合岛上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环境承载能力等情况,制定交通车辆发展规划,合理降低交通车辆使用强度,逐步淘汰摩托车、限制燃油车,大力推动电动公交车,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为岛上旅游提供优质环境;发展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系统,发展快速公交(BRT)等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运营系统的建设,扩大公交专用车道网络,提高公共交通的快捷性、舒适性和可及性,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通过普及自行车和步行专用道,鼓励游客骑行共享单车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倡导低碳、环保、健康的出行理念和方式。

试点智慧交通。一是率先运用云度无人驾驶小镇建设。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自动驾驶、自动化码头、低噪声船舶、公路发电等领域推进先进成熟的绿色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应用。积极推动云度新能源汽车销售,联合中国移动、华为、百度等企业,在湄洲岛建设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无人驾驶特色小岛示范运营区,2018年首先在岛上推广云度电动共享汽车,全面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提升交通运输运行效率,借鉴绿色交通发展经验,加强科技和成果交流合作。二是做好湄洲岛分时租赁平台项目。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能让整个城市停车、堵车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代表了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以湄洲岛为起点,在湄洲岛大力推行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建设覆盖全岛的分时租赁网点。2018年计划在湄洲岛投放20辆云度新能源汽车用于岛上分时租赁项目,新建充电站两处,建设充电桩16个,改造停车位20个。

建设第二通道。为适应客运量增长,提升轮渡服务品质,解决轮渡通过能力不足,增加渡口停车场地,实现客货分离,改善通航条件,改善游客上下船通道及舒适度,适应大批量旅游集中上下船,减少安全隐患,实现夜航。目前已开展湄洲岛跨海第二通道的前期工作。一是在北岸侧。方案选址于北岸山柄村南侧海域。港区总体型似苹果,寓意“平安”——“妈祖保平安赐祥和”。平台上布置客运综合大楼和立体停车场,客运大楼建筑面积约2.3m2,停车楼面积约12m2,共布置约3000个车位,另设置地面停车位约200个,供公交车、出租车上下客人。二是在湄洲岛侧。新建300GT客渡泊位3个,500GT客渡泊位3个(含三个陆岛交通码头)及相应配套设施,年设计吞吐量1160万人次(进出),年设计通过能力1200万人次,日最大通过能力9.2万人次,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5000人。陆域形成面积约13.45公顷(201.7),客运站面积约2.2万平方米;投资额约3亿元。

推进“四好农村路”工作。结合湄洲岛实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构建建养并重、外通内联、安全舒适、路域洁美、服务优质的“畅、安、洁、优”交通发展新格局。通过加强养护工作及绿道建设,不断打造出符合湄洲岛颜值及文化品牌的生态示范路、示范村、示范镇、示范区,以创建申报“四好农村路”为动力,不断促进岛上乡村振兴战略。

切实抓好组织落实。一是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性资金对岛上绿色交通发展的支持力度,拓宽绿色交通发展融资渠道,鼓励支持交通运输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强政策协调衔接,强化试点示范、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二是鼓励多方参与。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公众积极性,积极探索新举措、新模式,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同建设美丽湄洲岛。

 

市旅发委:重视旅游产品建设

 

 

 

 

市旅发委副主任苏玉庆在会上介绍了该委相关工作情况,及时回应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

强化政策支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先后出台了《加快建设“文化湄洲、打造文化名岛”的实施意见》《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切实保护好湄洲岛的若干意见》等旅游产业政策,全力支持湄洲岛开发步伐,有效推动妈祖文化和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序发展。

加大资金扶持。为加强湄洲岛基础设施建设,市里连续三年(201310月-201610)每年投资10亿元支持湄洲岛发展和项目建设。同时,该委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和本级旅游专项资金近5000万元,补助湄洲岛环岛东路滨海景观带、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系列工程、湄东湾度假区滨海休闲旅游项目,进一步丰富湄洲岛度假旅游产品,优化“北重南轻”发展格局,促进朝圣岛、旅游岛与生态岛“三位一体”均衡发展。

重视产品建设。为加快把湄洲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妈祖信众朝圣中心,按照“朝圣岛、生态岛、旅游岛的定位要求,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推进旅游产品开发,打造旅游特色街区,完善旅游功能要素,提升旅游目的地品质,并成功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国际妈祖文化旅游目的地”。目前,湄洲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建成了“土木工程、解说导览、交通设施、照明安全、环卫设施、休憩设施、VI形象、综合管理”八大提升工程,于201611月通过了省旅发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完成了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同步申报,并上报到国家旅游局。

深化对台交流。充分发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湄洲妈祖祖庙的核心作用以及独特的妈祖文化和对台区位优势,加强对台旅游交流,先后举办妈祖文化旅游伴手礼展示、妈祖文化旅游品牌推介大会、两岸百团万人游湄洲等配套活动;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妈祖文化旅游品牌,深度挖掘妈祖文化旅游元素,创新开发了“妈祖宴”旅游项目,配合“第九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成功举办了“千人妈祖平安宴”,受到台湾游客、新闻媒体、界内人士的称赞,创新开发妈祖文化旅游新项目,进一步增进两岸交流。

规范市场秩序。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联合公安、工商、物价、执法、交通等部门,对湄洲岛文甲码头、祖庙景区等地开展综合治理活动,重点打击野导、欺客宰客、变相强迫消费等行为,净化湄洲岛旅游市场。进一步做好123011231512345等网上投诉平台受理工作,做好投诉趋向和案例分析,指导旅游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努力营造和谐、文明、正规、有序的旅游环境。

加强人才培训。组织旅游管理人员到高等院校和旅游发达地区进行旅游专项培训学习等,不断提高旅游管理人员和旅游从业的素质和服务水平。通过推荐金牌导游评选、景点讲解员培训、星级饭店服务技能等培训,大力提升岛上从业人员素质。

苏玉庆认为,湄洲岛景区规划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旅游业态、伴手礼等产品开发有待加强。为此,他建议:

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保护好湄洲岛”指示精神。以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湄洲岛”的嘱托,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保护好湄洲岛的若干意见》部署要求,深入挖掘妈祖文化内涵、拓展外延,加强妈祖文化系列遗迹、典籍和口头传说保护,构建起完备的妈祖文化保护传承脉络。建议把妈祖文化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加大对湄洲岛的保护和开放开发力度,加快“一地三岛”建设,努力把湄洲岛打造成世界妈祖文化中心的核心区、美丽中国示范区的对外窗口和两岸合作的前沿平台。

高标准举办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妈祖文化在东南亚国家、台湾地区和国内沿海一线影响广泛而深远,妈祖文化传播分布至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妈祖宫庙1万多座、信众3亿多人,已然成为世界海域国家之间文明对话的重要文化载体。要提高论坛的规格和层次、丰富论坛的内容和形式、应用论坛的成果和精华,切实把论坛办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平台,促进海峡两岸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全球妈祖文化传播及海洋国家和地区文化多元融合。

加大推进妈祖文化各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的力度。充分挖掘妈祖文化内涵,发挥妈祖文化优势,推动妈祖文化与旅游全面的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湄洲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高起点规划、高规格策划、高标准建设妈祖圣地标志性建筑,加快建设妈祖文化特色小镇、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主动融入海丝邮轮线路,建设国际邮轮港口,设立免税购物商店,设计生产妈祖文化系列商品、纪念品,建设旅游休闲特色街区,努力把湄洲岛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

进一步促进莆台旅游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模式、新途径、新领域,以湄洲妈祖文化为依托,联动其他旅游要素,整合两岸旅游资源,本着“开发、保护、创造、共享”为合作宗旨,支持推动两岸民间妈祖文化旅游交流活动,以“春秋妈祖祭祀、妈祖文化旅游节、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等活动为平台,共同开展“旅游联合宣传推介”活动,积极鼓励和促进双向旅游往来,共同延伸两岸旅游客源市场。努力申报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和赴台组团社,大力推进两岸妈祖信众直航通道常态化,构建莆台妈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