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之应答
【发布日期:2019-02-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先说“枵”字。枵xiāo,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枵”原义是百围大的树干中空。《正字通》:“凡物饥耗曰枵,人饥曰枵腹。”这是“枵”的引申义了。河岸或山崖下部向里面凹塌,莆仙方言也说“下头枵枵”。

老家南洋平原上说肚子饿为“腹肚饥”,“饥”音同归。其他地方多说成“腹肚枵”,“枵”字音同腰或忧。莆仙方言里还有一个字读音同腰或近似忧。有人呼唤你做什么事,你回答声音如“腰”。这个字就是姓俞的俞(莆音zóu)。

《康熙字典》引汉代注疏和历代字书,“俞”“揄”二字同音,有八九种读音,其中包括摇和舀。《礼记·玉藻》:“夫人揄狄。”东汉·郑玄注疏:“揄,读如摇。”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俞,上古音‘余侯切’。”上古无阳平、阴平之分,所以“俞”读音近似汉语拼音的腰yao。“俞”字上古音与莆仙音相通也。

俞,《说文解字》:“空中木为舟也。”意思是树干中空,被作为船用,后来人们就把树干内部抠空做船用。“俞”和“枵”都有树干中空的意思,难怪莆仙方言“俞”的读音也会似“腰”!而且和当代音韵学家们所构拟的“俞”字上古读音/io;ius/几乎相同!

中空就易于接受。俞字读“腰”音,上古时用于表示帝王同意臣下请求的应答声音。《尚书·皋陶谟》有一段禹和大臣皋陶(gāo yáo)关于如何执政的讨论纪要:

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

禹曰:“俞,如何?”

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淳叙九族,庶明励翼,还可远,在兹。”

禹拜昌言曰:“俞!”

皋陶说人君要允信履行德政,谋划让高明的人辅弼协调。大禹说:“腰(同意)!怎么做呢?”皋陶说:“好啊!谨慎自身,修养要坚持不懈。要使九族敦厚遵从秩序,让众多贤明的人努力辅佐。由近及远,就从这开始。”大禹敬奉皋陶的好意见,说:“腰!”

后来民间也使用“俞”字表示同意了。人们还常说“俞乎”。“乎”如现代的“啊”字,莆仙读音更短促,如“压”。莆仙山区表示同意音如“腰压”。《汉书·司马相如传》:“俞乎,朕其试哉!”翻译成莆仙话:“腰压,朕就试试看吧!”

wéi,今天莆仙读音同“眉”,与上中古读音大大不同了。其实,“唯”也用于应答,但在莆仙方言里另有一个读音,近似俞。

唯,《说文解字》以水切。专家们所构拟的上古音为/jwi;jiu/,国际音标/j/读似莆仙“益”音。《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有鷕雉鸣。”鷕yǎo,野鸡鸣叫声,南朝宋·徐爰注西晋·潘岳《射雉赋》:“鷕,以少切。”因此《集韵》说音杳。可见“唯”的上古读音与“俞”相近,但读上声。

《礼记·内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孩子能够自己吃饭,就要教他们用右手进食;能够说话时,是男孩子就要教他应答时说“唯”,是女孩子就要教她应答时说“俞”。

“唯”和“俞”读音很相近,主要区别似乎在风格和声调。男孩子应答,自然应当是果断洪亮,用上声“唯(音似杳)”!而女孩子应答就要娇雅甜柔,用平声“俞(音似腰)”!莆仙男女应答也是这样。

“唯唯诺诺”这个成语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唯”和“诺”姐妹俩从远古走来,“诺”字读音也已经面目全非了。诺nuò,现代汉语表示许诺的意思。莆仙方言读诺如“毒”,如:一诺千金。

但是,“诺”也作应答声。《说文解字》:“诺,应也。”《诗经·鲁颂》:“莫敢不诺。”《礼记·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诺。”郑玄注:“唯速而恭,诺缓而慢。”孔颖达疏:“唯恭于诺也。”

父亲呼唤时必须回应“唯”,听起来快速而恭敬,回应“诺”就显得宽缓而傲慢。诺,《说文解字》奴各切。上古拟音为/na:g/,中古拟音为/nak/

莆仙方言和大多数方言一样,韵尾的辅音gkpt等,都已经脱落消失了。有人呼唤时,莆仙人会应答近似“na”音。这个“na”就是“诺”,有时我们还会应答“nanana”,这就叫做“诺诺连声”。

欸èi,也作诶,应答声,也可表示应允。西汉·扬雄《方言》:“南楚凡言然者,或曰欸,或曰(yī,乌奚切)。”三国·魏《广雅》:“欸,应也。”莆仙读音似“卫”,如“欸(音卫),我现做”。

许,《康熙字典》引《唐韵》等字书,虚吕切,虚上声;“听也。与也。从也。可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许,听从之言也。”又,《字汇补》音虚。“许”字读音同“虚”时,虚与hēi一声之转,“许”应该就是莆仙应答的“hēi”?

然,《玉篇》:“许也,如是也。应言也。”《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玄德猛省曰:‘莫非郑康成先生乎?’登笑曰:‘然也。’”陈登说“然也”,就是莆仙的“hēi啊”,“然”字借“许”字之音,是近义借音,犹如“我在车上”,莆仙人说“我着(dó)车顶”,“在”字借着字音,“上”字借顶字音。

阿,上古歌韵,也可作应对之声,莆仙读如窝去声,随意思变化还有不同的变调。《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应对之词,“唯”和“阿”,能有多少区别呢?

《集韵》:“阿,慢应。”明·王夫之《说文广义》说:“古以应阿为傲,今以应阿为恭。”明·陆容《菽园杂记》:“诸司官御前承旨,皆曰‘阿’,其声引长。”可见意思随时代而转。

尔,儿氏切,又乃礼切,上古拟音为njei,也作应词,莆仙方言与诺(na)读音也相似。《孔雀东南飞》:“诺诺复尔尔。”《汉语大字典》“尔”第5义项:“叹词。表示应答,相当于‘唯’。”

《汉语大字典》引用了《南史·蔡廓传附蔡撙》的记载。梁武帝设饼宴招待大臣,蔡撙在坐。武帝接二连三呼唤蔡撙姓名,蔡撙就是不应,一直在吃饼。皇帝感觉到蔡撙在负气,于是改唤“蔡尚书”,蔡撙才放下筯子,拿起笏板,说:“尔。”真乃君臣佳话也!

“俞”“唯”“诺”“欸”“然”“阿”“尔”这七个字作直接应答声;还都可以表示同意,等于今天的“是”,咱莆仙人每天都要说无数遍!找到方言发音所对应的字,我们会发现莆仙人读的也许是这些字的上古读音。(朱祖厚)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