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童年的音符 ——卓沈镫习作集《童年的乐章》序
【发布日期:2019-03-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倪伟李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首小诗。诗里的叶子上露珠闪烁,小小的花朵开放,孩子们就在那花的蕊里,玩闹”,在我看来,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装满了诗意,他们会用自己的想象力,构筑起一个又一个神奇、新颖而又美妙的世界,他们会把太阳当成一朵光芒四射的向日葵,他们会把泥土当成落叶的家,他们还会把云朵想象成面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万物会在不知不觉间,拨动他们的心弦,引发他们感官的“地震”或思绪的“海啸”。他们会在自己的心里慢慢地筛选或者重组词语,然后为我们搭盖起一座座诗文的殿堂。就在世界以它的方式发掘出孩子们的好奇心时,强大的语言魔法便开始“上身”了,他们通过构图、感知,抒发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他们善于对周遭的事物“察言观色”,他们往往更容易点燃思维的火花,每一个字词仿佛都是他们唾手可得的“玩具”。以儿童的视角和位置看大千世界,你会发现一切皆是如此美丽。诗带给孩子们的不单是语言和韵律上的美,它还会浸润心性,打开一个没有被污染的童话王国。

也许是自幼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也许是天生对语言就有一种“警觉”和感知力,卓沈镫时常将内心的触动烹煮成浓浓的诗意,他用凝练的语言、精巧的结构为我们奉上了一席席语言的盛宴。这一句句充满想象力的文字,在他的浇灌下,无一例外地长成了一朵朵洁净的花,它们有着让人欢喜的颜色和形状,它们能让人遇见世界的美好、生活的明媚。这一篇篇语言流畅的习作,打着灯笼而来,它们熨烫着我的情绪,让人温暖而舒适。它们简单而随性,它们会让人陷入一种回忆和情境当中;它们质朴纯真,如同一束束光芒,照耀在成人的世界中,掀起阵阵情感的波澜。

作为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卓沈镫用干净、透亮的文字,为我们打开了一座童年的花园。“她从天上撒下五彩缤纷的花朵/她给大地铺上彩色的地毯”,他充满童真的眼睛,就像明亮的灯,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诚与诗意。当你静静地阅读这些诗句时,你会欣喜地发现,这些文字像被赋予了生命一样,一下子在我们的心里活了过来。它们在我们的心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它们像春天的蓓蕾一样,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与探究的念头;它们幻化成我们身体里的火光,照耀着我们早已远逝的时光。期间,我们似乎完成了某种穿越,我们一遍遍地打开记忆的大门,将童年的星辰再一次悬挂在自己的天空。张爱玲说:“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慢,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泰戈尔在《愿望的实现》里又写道:“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童年,没有“清规戒律”,一切都那么斑斓而让人怀念,它是铺满色彩的乐园,它永远无法被其他事物替代,它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妙的一个阶段。“儿童的魅力好像音乐;它比我们演奏的音乐更有把握能够进入人心。最高傲的人见了它也会变温存;人自己也成了孩子,暂时会忘了他的骄傲和他的地位”,读儿童的作品,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会在其“引路”下慢慢变成一朵朵没有功利的鲜花,身心也会随之变得纯粹,雨露、阳光会像蝴蝶一样盘旋在我们的周边,充满着诗情画意,这种感觉让人无法抗拒。“社会不断地前进/人类在不断地进步/我想,未来的世界里/机器人会逐渐代替人类/我想将来人类的手断了/会长出新的”,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与作者对话或者交流,我们甚至会在不知不觉间跟随作者的“引导”,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们会在他想象的空间里,跟随他的角度切换,与现实或生活达成某种和解,而未来,像“一架飞机飞过来,我们只要说一声到哪里,它就会飞到那里去”。语言在这里加速盛开,它绚烂,它激情四溢,它把我们的心鼓一次次地敲响。

一滴,两滴,三滴,

雨从天空中落下,

跳着美妙的舞蹈。

优美地落下,

但它们落到的地方,

并不高雅,

到处湿湿的,

不过别担心,

太阳会把这些

不听话的雨

一个个赶回家的。

——《雨》

这些简练、纯净的句子,为我们打开的何止是一扇诗意的门?它更打开了我们对于某种美好的向往和思忖,雨从天空落下,它们踏着节拍,它们会跳起优美的舞蹈,大地并不高雅,却是它们一一落脚的地方。雨点成了一个个调皮贪玩的孩子,而太阳像母亲一样,会将它们全部赶回家。诗意与想象在这里达到了融合与统一,并注解了我们对于雨的另一番认知,它们只是降临到人间玩耍的小天使,而天空是它们偌大的家。这首小诗,还会引发我们回忆的大潮,字里行间,还会触发内心的秘密和机关。他赋予了诗歌灵性与魔力,也由此深深地刺痛了众人心中的乡愁,让人的情绪一片潮湿。这是作者的无心,还是有意的构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它确实会让人心花怒放,它们澄澈而自然,它们会带着我们穿过音乐、草、石头、霞光,它们会引领我们往一片没有尘俗污染的天空飞翔。这些文字就像是注定了似的,与作者小小的心,一次次邂逅,它们彼此握手,它们在我们看不见的世界里,合二为一,汇成一道童年的光芒。而“一滴,两滴,三滴”更像是韵脚与节奏,铺开的是无限的遐想,当你打开想象的翅膀,你会发现成千上万的雨滴,汇成了一支情感的大军,它们铺天盖地,它们打开各自的喇叭,为自己的征程壮行。

美,无处不在,

就像天上飘过的云,

就像地上的田野,

就像高高耸立的青山,

就像缓缓流过的绿水,

只要你有心,

美,是无处不在的。

——《美留给了我们》

“每个孩子都是天真的诗人”,他们总是将人性最善意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在孩子的眼里,“美,无处不在”,它们活跃于大地的每一个细节中,只要你用心去感知,就会发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会发现万物皆有爱,不管是青山,还是碧野、绿水,甚至是白云,它们都一如既往地保持一颗初心,只是人类千万不要因为一己私欲,就去“侵犯”它们,甚至对它们大动干戈。这里的美不仅是一种叙述,更是一种对美的建构,我们唯有永葆一颗纯真的心,才能获得大自然最公正的垂青与爱护。“这个世界充满鸟语花香,充满各种奇特生命。远离了战火,没有污染,到处都是净土,一切都可拥入怀中”,作者带着美好的情愫而来,他的语言生动而活泼,它们像春天的嫩芽一样征服着我们心中的物欲,他想告诉我们的依然是,“美,是无处不在的”。通过对语言的过滤,作者为我们解答了某种真理,矫正了我们对于大自然的“偏见”,平静中,却透露着淡定与执着。

美国诗人道格拉斯·玛拉赫说:“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有大事,有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旁的事。”而在作者的笔下,只要有了鸟巢,大树就不会孤独,鸟巢对于大树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没有鸟巢,大树它就是大树,独自摇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这个尘世,我们都是孤单的,却又相互依存,我们的心中盛放着无数的大事小事,它们可能还会影响我们的每一次“行动”,我们有时可能会被小事绊倒,期间又固执地陷入某种情境不能自拔,但对于孩子来说,只要内心有了一个个“鸟巢”,生命的大树就能常青,就不会孤独,人类与万物息息相关,只要和平相处就能携手共渡难关。

人类啊

你们真是坏

在你们吃着保命物时

也把石沙抽完了

哦,等冰川融化时

你们可要仔细看着脚下

那个正在哭泣的地球

几百年来

它一直忍受着你们的破坏

它的那一声声救命

你们听见了吗

你们有停过脚步想过吗

它的背已无法忍受

你们一直以为

脚下的土地不会说话

其实只是你们没听到而已

它一直在呐喊着

在说:

——救命!

——《致人类》

在这首诗中,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道道地球的“伤口”,他听见了它的哭泣、救命声和呐喊声,“救命”两个字多么沉重,又是如此有力量,像是能穿透岩层与地底,把大自然“最恐慌最真实”的心声描述了出来。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曾说过:“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美国著名的学者甘哈曼又说:“我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做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人类总是想着征服自然,却忘了大自然也是有情绪的,地球亦是“血肉之躯”,就像人与人之间,不能光想着索取,而应该彼此互爱互敬。只有爱,才能消解矛盾与争执,也唯有爱,才能让我们听见他人内心的悲泣声。爱是一种最高的圣物,只要你懂了,身体里的沟壑就会慢慢愈合,也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去理解他人,并由衷地拒绝“伤害”。爱大自然,其实就是在爱人类自己。作者用他独特的视角,道出了我们与地球这个母亲的“矛盾”,他的呼吁通过“救命”二字体现出来,又赋予了文字不一样的分量。

时间是个坏人

它把人的头发变白

它把人的皱纹放大

它让人的视力减退

它让人的步履变慢

不仅如此

它还有好多好多罪行

比如

它让器物蒙上灰

它到处长满青苔

它让记忆消失

所以!时间

是个土坏人

可大地啊

让我与时间打成一片

放弃了又拒绝

——《时间是个坏人》

时间是无情的,它不会为任何人停下脚步,也不会接受任何的请求,它一直在往前流淌,它一直在改变我们对于万物的想法,但是它又很擅长使用魔法,它会在我们还以为自己年轻时,悄悄地为你植入一根根白发。它对于每个人又是公平的,它会把衰老的符咒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体内,它会让灰尘降落在器物之上,它甚至还会让记忆消失,在作者的眼里,时间甚至成了不折不扣的坏人。看似在“责怨”,却又有一种内在的张力,它孵化着藏在时光深处的诸多美好与无奈,时间推远了我们与很多事物的距离,有时它就是一堵墙、一扇门,会让我们空悲叹。即使时间对我们一再发难,我们也始终无法改变它的任何规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它,珍惜时间世界里的寸土寸金。而现实中,时间对于孩子们的意义则更加可贵,他们被学业和培训班一次次剥夺了本应该属于他们嬉闹的时光,当众人被各种“心灵鸡汤”无一例外地洗脑时,“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更是成了人们思想中的一块“界碑”,无人敢“涉险”或者“越轨”,他们害怕玩乐变成毒品,侵蚀应有的正常的法则。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将部分本该属于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这是一种尊重和爱;并非将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的,就是正解,就是真理,一切都应该权衡利弊,不能“一刀切”,即使是我们的身体,也需要有调节和休憩的时间。时间给了我们很多自由,我们又时常将时间变成了一个高压战场,我们总是害怕慢人一拍,害怕一旦落后,我们就会失去阵地,失去高峰,失去人生的海拔。所以对于时间,我们其实是充满期待的,但往往又是恐慌的,若我们能“与时间打成一片”,也许会遇见一片更好的风景,有时,时间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它的“罪行”又如何能定它的“罪”?作者将时间说成是坏人,其实是在为时间正名,真正的“坏人”其实是人的内心,时间就是居住在每个人心里的婴儿,它的好坏和你的心态、你的成长息息相关。你善待它,珍视它,它就会慢慢长成你喜欢的样子。

当春天的号角骤然吹响,冰封在我们心中的草木会再次苏醒。它可以是我们难忘的一件旧事,也可以是我们随手触摸到的一个音符,甚至连降临在我们手上的风,都是一种幸福。作者活泼、恬淡、平静的文字,散发着美妙与自由,给了我们一种浓浓的诗意,当它抚摸万物时,世间的一切也会刹那变得柔软。孩子眼中的世界,缤纷多彩,它像一道道光,引领着我们往更美的远方迈进。罗曼·罗兰说:“每个孩子都具有极大的做梦的能力,这种能力扩大他所发现的一切,用咿咿呀呀的喊声延长他的欢乐的颤动。”通过孩子的目光,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平常难以发现的秘密和绚烂,他们的梦里,包罗万象,精彩纷呈,但每一样,都具备诗意与美好。

当童真与诗意相遇,我们由此获得了更多美好的阅读体验。我们跟随作者的“摄像头”,听他的讲说,缓缓地步入一个语言的世界,这里有憧憬,有思索,有担忧,有对未来的无线探索。这里,就连一束束光都会舞蹈;这里,月亮的呼吸声,我们都能听得到。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它能唤醒我们心中的风景,它能打开我们内心对于阳光的爱恋,它还能打开我们的翅膀,让我们悠闲自在地飞翔。

除了这些诗歌带给我们的惊喜外,卓沈镫的作文也让我们眼前一亮,如《学煮水饺》《礼物》《捞垃圾》《一件快乐的事》等,情感真挚、饱满,读来饶有趣味,有一种温润人心的亲和力。字里行间,迸溅着智慧的火花,张扬着作者的个性。它们是童真世界里的星星,一闪一闪地悬挂着,它们晶莹而璀璨,每一颗都能唤醒你的记忆,它们会让我们再次遇到曾经的自己,童年被时光消费得无影无踪,却又一直贮藏在我们的心里。童年在我们的身体里如影随形,而这些与它有关的回忆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深刻。奥·霍姆斯说:“举杯祝贺那个无忧无虑的黄金般的孩提时代,它就像冬夜里的星星,五月的晨露。”有时,我们多么希望能再一次验收童年的时光,但怎奈,时光总是像高墙一样,强行将我们与它分开。当我们在这一本书里再次邂逅童年时,我们兴许会再度听到淙淙的流水声,此刻,那些早已遗失的欢笑,或许会随之入驻我们的心底。

本书所选的文章,大多数是在报刊上发表过的,这些作品有肌理,有灵魂,甚至铺陈出了童年特有的底色。卓沈镫用他的文字告诉我们,追逐梦想是不分年龄的。他在时光的五线谱上为自己谱写出了最活泼可爱的音符,这些音符也是生命的花骨朵,它们单纯、简单、快乐,它们在等待着盛放的时刻的到来。“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梦想和方向,孩子们也是一样,这张白纸,需要用书籍当中描绘的星空来装点,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提供一份支持”,隔着年龄的雨雾,对于卓沈镫这类有梦想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他们会在未来的某天喷薄而出,他们会读懂语言背后的梦幻世界和精神力量,他们亦会为我们呈现一个活生生的富有生命知趣的世界。文字,终归会化成卓沈镫心里的种子,这些诗意也会慢慢扎根、生长和蔓延。

这些童年的音符,都是成长的声音。写作也是面对自我的一种方式,它能调动我们内心深处的阳光和爱,它能恰到好处地抚慰我们的情绪。在学习压力与日俱增的时代里,作者通过文字解压,他在写作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他徜徉于“无声胜有声”的草地上,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解说着什么,而我们能做的就是静静地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的世界里同样有风有雨有阳光有彩虹,而我始终相信文字会是他最好的伙伴,会是他生命中一道最耀眼的光芒。

文字是有力量的,它会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散发出永恒的亮光。文字是有魔法的,一如时间。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