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从陈靖姑说到莆田女神
【发布日期:2019-04-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莆田“陆上女神”陈靖姑奉于东庄嵩山上。

陈靖姑圣像坐落于陈靖姑祖庙大门对面广场上,规模不小,凸显了一个地方对宗教文化的重视。圣像前台阶中间象征着皇家丹墀的九龙,以及圣像周围表现庄重礼仪的陪驾八凤,也许会令初来乍到的观仰者大吃一惊,原来这都意味着女神神格的高级。陈靖姑神光卓著,先后受褒封20多次,名号有“临水夫人”“注生娘娘”“顺天圣母”等,她的神格担当配得上这种高贵仪礼。十来米高的圣像,对凡人俗躯来说,需昂首作瞻仰之势,叩虔敬之诚。蓝天下的圣像慈悲祥和,使人一灭尘俗恶念,心清意平。世上的神大多有人之依据,想象塑造,或由伟大的人转变为伟大的神。在人和神之间,有多远的途径?有多大的可能?但凡民间催生的神,无不环境特殊,其恩德令人感戴。以前面对神佛崇拜时,我更多的是茫然无懂,想人不外是无助抱木,把它当作一个施予者,这是一种迷信,也是一种自私,如今懂得了一种信念,一种自我救赎,当人的内心自觉千疮百孔之际,精神上的捡拾、收补、淬炼便成为一种必需。

不过,走近神的时候,或可探究一下神的内涵。陈靖姑之所以以神的形式存在,更多的是基于民间生活需要,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传陈靖姑曾闾山学道,得“闾山正法”,在归乡时一路斩妖除邪,广收弟子,扶危济难,除暴安良,受到老百姓极大的爱戴和尊崇。她法术高明,祈雨、驱疫、斩妖、救产、求嗣,凡民间所急,俱有求必应。陈靖姑及其麾下的36员女将,72位玉女,组成一支医术团队——当然,彼时医巫应该是有所结合的——她们医术精湛,助产护胎,保妇佑童,在莆仙一带拯救了众多的难产孕妇,医术和操守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因而被称为“救产护胎佑民女神”。后陈靖姑为民祷雨,伤胎身亡,让人伤悲,当然,也实践了由人到神的衍变过程,其封号由“临水夫人”直至“顺天圣母”,民间俗称“陈太后”。

在我们家乡,“临水夫人”等封号倒是不为人所熟知,但提及“婆姐”却无人不晓。此“婆姐”指的便是那三十六员女将,传是陈靖姑救过的闽王的三十六宫娥,后来都追随陈靖姑修道了。“姐”字在莆仙方言中一直为“娘”之意,莆田的女神多被尊称为“妈”或“娘”,如妈祖、吴四娘等,因为“娘”之一字在莆仙人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陈靖姑成了妇孺保护神,三十六婆姐也成了陈靖姑的属神,专司各个阶段幼童免受各种不幸侵扰。她们的“神性”都带着浓浓的“母性”,司玩把尿、喂食教卫、启智习武……所以与其说是女神,不如说是母亲。

说起“婆姐”,有三件好玩的事必提。一是“婆姐着号”——即莆仙方言中的,婆姐在婴儿身上留的胎记。如果哪家孩子出生,脸上、身上有红的、黑的胎印,人们都会说,没事,那是婆姐着号,意即那是神的印号,是善意的,怕孩子丢失印下的,不影响美容,没事的,这孩子受神惦记,更能平安长大。二是“婆姐收惊”。在莆田民间特别是广大农村,若婴儿突然受到惊吓,哭闹不止,表现出极大不安情绪时,长辈就请求婆姐来帮忙“收惊”,驱散惊惶。轻的只要在心中默念三声“婆姐保佑,孩子无惊”即可,重的还要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在我们家乡,具体做法我记得不是很清楚,大概是拿一面筛子,上面放一件孩子的衣服,在孩子的头上左三圈,右三圈地转,转的时候,喊孩子的小名字,然后说“婆姐保佑,孩子无惊”,有时还要烧“收惊符”,通常仪式过后,孩子确实变安静了。三是“婆姐揽笑”。这个“揽”字乃莆仙发言直译过来,为逗弄之意。我小时候经常看到婴儿在睡中浅笑,有时会露出可爱的梨涡,看之忍不住想要上前逗弄,但是大人总是说,不要去,那是婆姐在逗笑孩子,婆姐很爱孩子,所以经常在孩子睡时逗他们笑。

正因如此,陈靖姑及其配祀的侍女,在莆仙人心中,实在是可亲可敬的女神。

与“陆上女神”齐名的,是“海上女神”妈祖。

海神之诞生,当然是应海洋文明之所需,因为莆田地处沿海,古实为荒凉之地。大家都知道,希腊女神总是各司其职,因为人间实在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中国女神虽然神性广泛,但也有其核心崇拜。妈祖崇拜的核心便是航海保护,妈祖是中国唯一的航海保护女神。关于妈祖的神迹,史上记载的有很多,概括起来,大体为:宋代之防汛御敌,元代之漕运,明代之远洋外交,清代之佑军护国,这些都离不开妈祖的护佑,所以妈祖是受到历代褒封次数最多的一位神。但是在民间,人们的信仰显然更为质朴,老百姓在乎的,不是妈祖受过多少次朝廷褒封,褒封的级别有多高,名号有多长,而是,妈祖作为一个胸怀大爱的神,在出海之时,能够给他们实实在在的保护。林文豪在《湄洲妈祖·序》中说:“她不是‘天妃’,不是‘天后’,更不是什么‘天上圣母’;她是劳动人民,她是历史上有过贡献的人……”妈祖被人尊称、幻化为神,只因她的爱实在是一种广泛、无私的爱。

在民间,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妈祖生前身后的故事。“救父寻兄”,让我们看到一个亲情妈祖;“恳请祛病”,让我们看到一个仁爱妈祖;“祷雨济民”“解除水患”,让我们看到一个心系苍生、大德大爱的妈祖;“降伏二神”“收服二怪”让我们看到一个惩恶扬善、法力无边的妈祖;而传说,渔民们在海上遇难,只要口呼“妈祖搭救”,妈祖便着红衣、提红灯笼从天而降,有时在云端,有时在桅杆上,顿时风平浪静,化险为夷,更是让我们看到一个可亲可敬、有求必应的妈祖。另外,在官方记载里,妈祖助路允迪出使高丽国,助兴化军平海寇,助郑和下西洋,助郑成功收复台湾,助施琅水军挖泉解渴及平定台湾,也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与“婆姐”相似,在我们家乡,人们不是称妈祖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甚至不是“妈祖”,而只是称“娘妈”,听起来如此亲切,似乎是家族中一位故去的长辈。“娘妈”诞辰,人们赶紧备香烛,穿红衣去湄洲,“娘妈”忌辰,人们赶紧盘点行头再上湄洲。小时候听大人说,去湄洲是要乘船的,感觉很遥远,又很神圣。今天,当提笔写下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才更深领悟到,人与神,距离并不遥远,只要具备了充分的人性,也就可能具备了充分的神性。因为不管是陈靖姑、林默娘,还是下文将要提及的其他莆田女神,她们都是由凡人转变为神的。

莆田另一大女神便是吴圣天妃了。吴圣天妃名吴媛,俗称吴四娘,也被亲切地称为吴妈。吴媛聪明伶俐,学识渊博,医术高超,为人忠厚,因拒婚南下,流浪行医,悬壶济世。后吴家南迁,二哥吴兴寻到了胞妹,吴媛协助吴兴治水有功,被封为天妃。吴圣天妃也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女神。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鬼节”,而此日也是吴妈的诞辰日。传说吴妈具有传善扬德、治水医病的神道,是镇邪压恶的化身,所以这一日,各地分灵宫都举行隆重的民俗活动,恭请吴妈赐福保平安。吴圣天妃供奉于仙游兴角祖宫内。

大家都知道,莆田并不是自古就具备宜居环境,在治水患方面,前人曾做过不懈的努力。除吴圣天妃外,莆田水利女神还有斥资来莆兴修木兰陂水利工程的钱四娘和创建圣泉水利的许仙姑。她们在兴修水利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贡献,所以身后被尊为水利女神。另外,莆田黄石浦口宫还供奉集才情气节于一身的梅妃神像。

有一点颇为费人思量,就是莆田为什么女神特别多?除极个别巫祝崇拜的可能成分外,是不是因为莆田人特别尊崇有才有德的女性呢?我想,这是可能的,在生存环境严酷的现实中,这些女性才华横溢,各有所专,她们与人为善,德行高尚,她们博爱的胸怀如海洋,深邃的智慧如高山,最让人痛心的是她们大多英年早逝,尊她们为神,世世代代奉而祀之,这是实践由人性向神性的转变,更是凸显人们对大德大爱之女子永久的感念。(麦芒)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