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在今年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陈晓红代表工商联界作《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发言,针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议。
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习总书记提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六个方面政策举措,表明党中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陈晓红代表工商联界发言,“如何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是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市工商联面临的现实课题。”
陈晓红说,2018年9月以来,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组织开展了“企业大走访”活动,采取企业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分发资料等形式走访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并着眼于促进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最关心热点问题展开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我市民营经济也对莆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市民营经济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比重高,截止目前,全市内资企业共计70048户,注册资本371.21亿元,用工人数112.5万人,其中民营企业64829户,注册资本272.43亿元,用工人数104.5万人,分别占比92.5%,73.33%,92.8%。二是创新强,89%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企业,87%的研发投入由民营企业完成,71%的专利授权从民营企业产生。三是贡献大,民营企业提供了全市60%的税收,吸纳了80%以上的就业,占GDP比重近73%,民营企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有的民营企业家形容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当前一些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是现实的,甚至相当严峻,必须高度重视。”
陈晓红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民营经济取得显著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营商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突出表现在: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渠道有限,资金周转困难普遍存在。引智留人环境还须进一步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我们要求领导干部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并不意味着领导干部可以对民营企业家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予保护,而是要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服务”。为此,陈晓红代表市工商联提出建议: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一要建立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受理、处置、反馈常态化机制。创新政企沟通机制,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企业家意见建议受理、处置、反馈常态化机制,并将企业家意见建议处置落实情况作为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管委会)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二要建立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机制。参照先进地区的评估经验,完善评价体系,围绕企业家关心的银行融资、简政放权、人才保障、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社保征收、司法执法等问题,认真梳理、研究制定政策和措施,有效促进营商环境的提升。三要建立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领导担任召集人,每季度进行一次会商研究,协调解决营商环境提升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督查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建立各级领导挂钩民营企业工作机制,挂钩领导要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掌握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和期盼,并通过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民企诉求反映等渠道,促进成果的综合利用,进一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向上对接争取相关扶持资金,用足、用好、用活上级出台的相关政策。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如对主要商业街两旁公用停车位取消收费。四要切实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各职能部门在履职执法过程中,对企业家慎用限制人身自由等措施。对企业慎用停产、整顿、吊销证照等措施,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
加快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融资环境。要针对民营企业最急、最忧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一方面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另一方面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逐步降低融资成本,打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一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资金池资金总规模应在15亿左右,对银行机构为我市中小微企业放贷形成的不良贷款总体按10%的比例给予风险补偿,提高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容忍度,有效缓解我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二要推动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用好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建立多方风险分担机制,降低民营企业债券发售难度和发行成本,推动我市民营企业通过发债融资。三要放宽信贷审批的条件和权限。创新改善融资政策,制定我市支柱产业的信贷优惠措施,要放宽我市鞋业等传统产业的信贷条件和权限,防止审慎介入甚至限制准入一刀切信贷政策。设立特色产业扶持基金,重点支持民营企业改造技术、制定标准、创建品牌,提高企业特色产品竞争力,以此调动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为企业增信。
完善民营企业人才服务机制。一要进一步完善制定引人、用人、留人的扶持政策。优化引人、留人环境,完善招才引智的相关优惠政策,建设配套设施高端、齐全的国际人才的居住小区,提高尖端人才在户籍、入学、就医、购房、政治荣誉、权益保障等方面政策的落实,创造一流的外来人员融入环境。二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普通用工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要探索适合于九○后、00后年轻一代打工者的需求,加快中心集镇、学校、医院、城市综合体的建设,采取政府投资、代建或扶持企业兴建职工公寓,通过企业租赁或企业出资购买方式,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食、宿、洗以及集中管理服务和休闲娱乐需求等问题,以解外来工人的后顾之忧。三要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支持开展对民营企业家的职称评定工作。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以及创新团队引进项目。支持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专业、开发课程,鼓励企业冠名培养、定单式培养。 (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