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元沧
那是去年的一个周末,我与在沪从业的乡友阿椿并肩步入公园北大门。唧唧的虫声似是稀少了,灯光映射下,地面上的草本海棠姿容依旧。我们俩忽见近处一丛芦花醒目的白。友言,这芦花在我们萩芦溪边有的是。我说在上海市区可是稀罕物。友再言,芦花是季节真正入秋的信使。我抬头望了望夜空,对呀,月亮都快圆上中秋了。
触景生情,思绪飞骋。家乡溪畔沙滩上的芦花,曾装饰过我无忧无虑的童年。芦苇茂密高过头顶,白花花地连成一片。晨曦中,孩子们在苇丛中一边用光脚丫拨弄着细细的沙子,一边温习着功课。月光下,小伙伴们玩起了捉迷藏,一旦对方找不着,就边小声欢叫着边转换地方,乐不思归,直至岸上传来大人的呼唤声,才拍打掉身上的沙子往家里跑。临离开沙滩,往往不忘摘取数茎芦花,回去剪下一段“杆子”来,把它作为筷子。溜滑溜滑的,含在嘴里还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呢。
这里的芦苇长势好,应当归功于木兰溪。它从远方山涧“携儿带女”走来,自西而东,不舍昼夜蜿蜒向海,满水是它的豪情表白,涟漪是它的深情诉说。每当涨洪时,它会从上游捎来富养泥土,在沙滩上铺起薄薄的一层,滋养着芦苇成长。所以,芦苇用不到人工多予照顾,但候冬天里收割它们,去喂旺家家户户的柴火灶。燃出寒冬温暖,酿就欢声笑语。艰苦的农人们得享了大自然的馈赠,拿现在的话来说这叫做“农家乐”。
如今,经过木兰溪两岸人民十余年来的辛勤护理整治,尤其是科学疏导、拓宽了下游出海段,把水患交付了历史。两岸又大量栽植了经济果树和绿化林木,还造起了水榭亭台,风景变得越来越优美宜人。村人们说,时代前进溪也不甘落后,圣人治水溪也与时俱进。凿凿不假!
有天晚上,漫步故乡园头彩灯绽放于两侧的“双桥”上,想起上海公园里遇见的那丛白净芦花和莆田萩芦的芦花美,我向村干部建议,溪边有艺术布局地再多植一些芦苇。这样,每当木兰溪上秋月潋光泛白之际,也会泛起童年时的无边欢愉。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