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墨
踏上工作岗位的起初几年,手头拮据的程度几乎跟读大学时无异,因为既要顾及老家父母,又要抚养孩子,所以一切从简,日常生活只能凑合着过。那个年代物质匮乏,裤底补了大洞继续穿,毛巾用旧了改作它用——当枕巾。现在手头宽裕了,有了专用枕巾,而且是可以横绕枕头(固定而不会滑动)的大枕巾。这枕巾质地厚,毛茸茸的,柔软舒适。
用枕巾有个好处,便于洗涤保持干净。否则,睡觉时脸贴着枕头总有一种油腻的龌龊感。
国庆前夕,家里搞卫生,遇上好日头,也把枕巾洗了洗。晚上依枕,有种很特别的“日香”,说不清道不明,却入心沁肺,令人陶醉。不禁想起孩提时代我的母亲。母亲往往拿晒过日头的洗净衣物,边凑近我的鼻子,边说“这日头的香味好闻吧”。静心而思之,这“日香”是慈母爱心的外化。
大凡“日香”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强烈的太阳照射(前提)、合适的被照射物(基础)、正常人的嗅觉(接收)。同为日香,存在差异。阳光灿烂的日子,尤其是正午,从清泉潺流的山间小路走过,那是一种味道;踯躅于如茵的大草坪,是另一种味道;而脚踩在新收获的油菜籽晒场上,则又是一种味道。这些我一一经历过。有的日香无影无踪但确乎存在,有的似被热气裹挟着袅袅蒸腾,目光有所感触。而收进屋内的枕巾上的日香悠然绵长,国庆节都过去半个月了,每晚仍向我鼻翼默送清香。真应该谢谢太阳!
从日香联想到太阳输送温暖。当年,村人们通常都不穿鞋子,晚饭之后急匆匆在脚桶里洗个囫囵脚,趿上木屐便应付过去了。年复一年,春夏秋冬莫不如此。莆田人对外地人的说辞是:“南方暖和,用不着穿鞋。”其实是出于无奈,钱要掰着花,糊口比穿鞋更重要。寒冬里脚趾冻得又僵又红,小伙伴们总是抓紧课间几分钟,找个背风向阳的墙根晒一会太阳,让双脚暖和暖和。上大学后,我也是那样回答上海同学对“不穿鞋”之好奇的。不穿鞋的回味价值,在于练就了“铁脚板”。系里举行篮球比赛,操场铺的是煤屑,我和另一位老乡照样奔跑如风,上海同学为之惊叹并称我们为“赤脚大仙”。他们忽略了我其他的特别之处——我的枕巾虽然旧了,但经常可以闻到日香,因为我记住了母亲的叮咛,注意衣物卫生,勤换洗,没有辜负好太阳……
太阳,乃是天空的眼睛,全世界的火把。它“含万象”“照均平”。“日出天地正,煌煌辟晨曦”,它每天从东方升起,金光万道,像是在开怀欢笑,藐视那层薄云的不堪一击。它每天都是新的,“岁岁月月青春不老,时时刻刻放射光芒,给寒冷以温暖,给黑夜以光亮”。人类、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太阳。古往今来,人们对太阳的所有赞美,无不是亲身领略后的由衷。
日香真好。原来,太阳是可以闻的!
(曾子墨,本名曾元沧,历任《青年报》记者、编辑、部主任,1988年起供职于《新民晚报》,高级编辑。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百思交集》,散文集《朋友》《无语东流》《手上阡陌》等。《桂圆情》被选进中学语文教材,《诚是金》被收入《中国散文精品鉴赏辞典》。作品多次在省、市级以上报刊获奖,主持的副刊言论专栏曾获全国晚报系统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