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浅析毛泽东的临秋情怀 ——以《沁园春·长沙》为例
【发布日期:2020-01-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沁园春·长沙》是1925年10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写的壮丽词章,创作主题是反帝反封建。他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同时,提出了“谁主沉浮”的历史主题,并在词中作出了巧妙的回答。毛泽东以全新的笔墨:写秋景而不衰飒,忆往事而不惆怅,实开临秋抚事词篇之大观。

雄健洒脱的豪放美

毛泽东的词,除部分具有委婉细腻的风格之外,多数以豪放雄健著称。这首词更让人见识到毛泽东雄阔的胸襟和瑰丽奇崛的文采。

首先,是壮丽的景象之美。山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水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浓重的色彩加上动静结合的自然之美,彻底荡涤了古人写秋天时的萧瑟枯寂之气,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冲击和不同凡响的感受。

其次,意境的飞动之美。“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浪遏飞舟”,很有力度的动词加上情感的迸发,构成了一幅豪放绝美的画面。与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毛泽东不仅延续了他们大气豪迈的气概和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斗志,还表现出一个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一个词作家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故柳亚子赞誉他“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如此评价可谓是入木三分。

第三,超脱的情感之美。从对比和用典的角度解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曾”“忆”二字,牵引着读者目光,顺着作者的思路指引,沉浸到往事之中。而后以“恰”为引,描写“峥嵘岁月”。“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问作结,意在激励、发扬革命战斗精神。他将亲情、友情、爱情与革命的高尚情操融为一体,汇成一处,足见其超脱的人生意境。

感情充盈的崇高美

《沁园春·长沙》中不仅勾画了或雄奇或柔美或挺拔的自然万物,还融入了作者一往无前的革命激情,蕴情于景,景中带情,在情景交汇流传中,展现了词情、词景的崇高之美。外在方面,这首词的上半阕着重写景。空中鹰击长空,江面百舸争流,水里鱼翔浅底,一幅雄浑的秋景立马跃然纸上。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咫尺应须论万里”的大手笔,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内在方面,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睹景思情,作者想起了曾经轰轰烈烈的往事,如电影镜头一般不停地从脑中切换,由此情生,一波助推一波往前发展。“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种年少的热切情怀在胸口激荡、流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更展现了一个王者的胸襟,一个视物质如粪土的英雄风范。这些都在内心上升华了崇高的意蕴!

抑扬沉雄的旋律美

《沁园春·长沙》里,雄壮与深沉互相融合并蓄,构成了词的主旋律。两者丝丝相扣,张弛有度,在情感的奔放与节制方面回环往复,形成一个跌宕起伏的浪潮,让读者体验到一种荡气回肠的旋律之美。

《沁园春·长沙》前三句,作者情感含而不露,寓雄于沉。随后作者目光所及之处,红山似烈火在作者心中熊熊燃烧,一种极度膨胀的激情如滔滔不绝的江水倾泻而出。作者用独有的雄浑笔力,驾驭着脱缰野马一般的感情,不断耸立起这阕词的高度,展现一个伟大词作家傲立群雄的风范。从“层林尽染”开始,词的旋律格调雄越激昂。而“万类霜天竞自由”则达到巅峰。但就在读者们沉浸于无比热烈的情感之中时,作者却发出了怅问,旋律再次进入深沉的低谷,实现了词的舒缓有致的旋律之美。

《沁园春·长沙》的下片格调主要以深沉为主。“曾”“忆”把读者带入峥嵘往事的回忆,似乎忘记了凝重的现状,“恰同学少年”再次把他的感情推到了一个高峰,“粪土当年万户侯”达到了极致。然当读者在随着毛泽东气吞万里如虎的情景之中遨游时,一句“曾记否”像根绳子一样把大家拉回了现实。

这首词雄壮与深沉交替行进,呈现出波澜起伏的旋律之美,更有一种风行水上、文意贯通的淋漓之感。

革命家的临秋情怀

“自古逢秋悲寂寥”,然而,毛泽东热爱秋天,赞美秋天:“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万木霜天红烂漫”,从这几句可以看出作者独特的视觉,他以一种与人迥异的眼光,写出了与万里悲秋截然不同的境界。他给秋天镀上了一层春天的颜色,给秋天赋上了热烈奔放的色彩,把读者的心引入金秋的大美之境。

首先,在拾取自然万物上,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以及动静态入手,这是一种细腻观察之后的处心积虑的选择。“万山”“漫江”“鹰击”“鱼翔”,多角度的交叠汇合,融进了作者热爱秋景的炽热感情。其次,在颜色的描摹上,“红”与“碧”两色渲染,显出了强烈的生命力。红枫碧水,交相辉映,溢彩流光,鲜明夺目。

毛泽东从小就志存高远,具有胸怀天下的宏伟抱负。在他笔下,秋天是一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广阔世界。作者以心迎物,以物载情,道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地之问,隐含着自己的雄心壮志。

词的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委婉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作者写秋天,赞美秋景,意在创造一个崭新的多彩的世界;回忆年轻时的峥嵘岁月,就是缅怀革命的历史与抗争的精神,以此激发继续斗争的动力。

全词写景、忆旧、议论、记事四者紧密结合,从橘子洲头一幕生发而出,汇出了卓越绝美的秋天华章。景物浑然天成,人物豪情壮志,情感浓烈奔放,是一个青年革命家峥嵘岁月的缩影,衬托出毛泽东雄浑激越的临秋情怀与非凡气魄。(张玉泉)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