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牛说
【发布日期:2020-06-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写牛的七律,唐诗中有不少,而最令人动容的,窃以为非宋代李纲的《病牛》七律莫属:“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头牛得了病却仍在为众生祈福,只求付出,不图回报。它的身上大写着一个字——“人”。

牛出现于何时?这与人类出现于何时一样,只有猜想、推测,现在的科技论证手段其实也不过是“毛估估”。这不叫“虚无”,而叫“虚有”。人们通过出土文物推断,我国养牛历史远在新石器早期,山东大汶口和兖州王因遗址,都发现作为家畜的黄牛和水牛骨骼。而我国牛耕的起源则有“神农说”“夏商说”“西周说”“春秋说”等多种传说,史学界多数人曾倾向于“春秋说”,认为春秋中期人们才开始使用牛耕。后来考古学家在殷墟(殷商,在春秋之前)出土的甲骨文中发现了“犁”字,其型好似牛在拉犁翻土,于是又把牛耕起源的“春秋说”推向了“毛估估”。既然如此,按下不究也罢。

牛乃六畜之首,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在如何看待牛上,除了文前褒扬的李纲,还有两位也很值得赞许,一位是唐朝宰相韩滉,他笔下的《五牛图》,满满当当的人格化元素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一位便是离我们不远、特有悟性境界的著名作家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不但包含着对牛的礼赞,更体现了他怜民的精神质地和人生的价值取向。人类从农耕社会演变为现代工业社会,牛功不可没,对牛当深怀感恩才是!

现如今,机耕普遍取代了牛耕,但在偏远山乡,牛仍在为农家鞠躬尽瘁。在至今尚未完全摆脱贫困的地方,尽管耕牛少了,甚至看不到了,但换个角度想,埋头躬耕于田亩的农民,不就是不辞辛劳的“牛”的形象写照吗?(曾元沧)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