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延宁宫妈祖蔗塔传统制作工艺
【发布日期:2020-09-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郭大卫


蔗塔全貌

 


去皮


 

用轧刀轧成蔗节


 

挑选平正蔗节


 

把蔗节煮开染色


 

蔗节染成红色

 

 

安装塔基



搭叠蔗塔中间红色玄纹


 

搭叠塔身

 

用红色蔗节搭叠文字

 

 

延宁宫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延宁社区,宫殿前有个广阔的宫埕,庙宇面阔5间,二进加三个天井(三个天井并列相连),中间天井长4米,宽2.7米。每次庙会举行搭叠蔗塔都在中间天井进行,周围有石栏杆,天井顶上的玻璃框罩住封闭以避风。

涵江延宁宫环境优美,宫殿左边有旺菜池小湖泊,湖水清澈,湖中有益寿亭,以曲桥与岸相连,湖中假山雕塑,岸上榕树成荫。再远一些便是涵江古港口及新桥头,后枕青璜山,西临兴化湾,风景如画似诗。这里每逢庙会活动或元宵节、妈祖诞辰日等,宫殿里香烛蒸腾,灯笼高挂,蔗塔矗立逼真,前来朝拜及观摩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延宁宫妈祖蔗塔传统制作工艺由来已久。相传明嘉靖年间,倭寇大举入侵莆田,湄洲人携带妈祖神像到涵江延宁避难,把妈祖神像暂时供奉在延宁宫内。后来,延宁人为了纪念妈祖,就在每年元宵节用甘蔗搭一座灯塔来祭祀妈祖。经过几百年来民间能工巧匠的不断创新,现在的蔗塔是用新鲜的甘蔗片垒叠成一座高约3.5米、下底直径约60厘米、上端直径约30厘米的八角形塔。2007828日,延宁宫妈祖蔗塔传统制作工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历史源流

 

要谈涵江延宁宫妈祖蔗塔,得从莆田产蔗历史说起。民间传说,莆田是海面浮上来的一块陆地,自古有沉七洲浮莆田之说。嗣后,兴化陆地上才有人开垦耕耘,繁衍生息。此后就有水稻、黄豆、小麦、甘蔗等农作物的种植。唐宋时期,甘蔗已分布福建省各地。在莆田种植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人们在祭祀或大搞庙会活动时所使用的祭品首先是粮食类及家禽家畜等。在采用粮食加工制作祭品的同时,无不用上甘蔗酿制成的糖,再加工制成各种糕、饼、粿,渗入糖料,甘甜可口。民间中迎神祭祀形式丰富多彩,如神灵供品、婚嫁喜庆、小孩满月、老人祝寿、华屋落成等等,均使用与甘蔗有关的制品,以寓意生活节节高、节节甜。民间中结婚第一回请婿,回家时岳父母必须馈送给新郎新娘一对有根有尾的甘蔗,寓夫妻恩恩爱爱、甜甜蜜蜜。民间习俗中使用甘蔗这种寓含吉祥如意之象征物还很多,不一而足。

涵江延宁宫早年用甘蔗为供果品,放在妈祖神像前。原先是把三、四棵甘蔗尾部捆绑在一起,竖立在大盘果盒上。后来考虑到站立的不稳当,则改为轧段相叠于果盒上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相叠拼凑的办法越来越深得大家的青睐与赞赏,渐渐形成一种工艺。到了清代,又改为甘蔗节竖放相叠作为供品。清中期开始搭叠为蔗塔,并且越垒叠越高,装饰越加漂亮,一直沿袭至今。几百年来在民间形成习俗。

 

二、表现形式


延宁宫妈祖蔗塔一般通高5.3米,蔗塔净高4.2米。制作时先要挑选甘蔗糖分高、成熟的、质地硬的甘蔗,再剥去外皮,基本上切削成圆柱形状,应使用专用的轧刀切成1厘米、1.2厘米和1.5厘米三种高度不等的蔗节。切削后还要再挑选一遍,上下平正的为原料。选料好还要进行染色过程,须用开水溶化颜料,再将蔗节煮开。整座蔗塔需要甘蔗350斤左右,搭叠蔗塔从下到上,要两个人精搭细叠三天才能完成。

蔗塔分为塔基、塔身、塔顶三个部分。塔基是在上下殿之间的天井上排放一个带底托的红漆八角型果盒(亦称大托盘);塔顶是一块八角木板上放着五只福桔(即桔子),插上带有吉祥语的花样剪纸(俗称纸花),再插上三春(纸扎的一种类型,莆仙民俗冬至节家家都要在供果品上插的,亦有的插在汤圆上面,粘贴在门或窗边,象征纳福迎祥、万象更新);塔身是用一节节备好的甘蔗节精心搭叠而成,每层有44枝蔗节,不用任何粘膏贴连,一块一块井然有序地搭盖上去。围成一个圆柱状,中间留空,用于点灯。甘蔗节一层又一层相交错垒叠而上,整体高度分为三段,逐段内收,每层减去8枝甘蔗节,直至天井伸向上空,犹如一座高大挺拔的烟囱。塔体雄伟婉丽,俨然如一座山岳,雄峙在宫殿中间,构成一道无可比拟的景观。蔗塔中间用染红色的蔗节叠成三层玄纹,自上而下用红色甘蔗节叠出字形,如上元祈福”“庆赏元宵”“世界和平”“吉祥如意”“合家欢乐”“美满幸福等等字样。夜间,蔗塔内灯火通明,透出亮光,与宫殿间的各种各色电灯相互辉映,呈现出异样的光芒,给节日的殿堂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三、风格特征


 妈祖蔗塔是一种造型艺术,又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取田间作物为原材料,就地取材,成本低廉。以成千上万枚甘蔗节叠成45米的镂空灯塔,造型美观大方,符合群众审美情趣,给富丽堂皇的宫殿平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特别在夜间,蔗塔内灯火晶莹明亮,加上宫殿流光溢彩,金碧辉煌,更臻于灿烂。从甘蔗节空隙透出亮光,营造出一种极其神圣、隐秘,充满吉祥、和谐、热闹的节日气氛。不过甘蔗易失水分,失水后会变形,往往要洒雾水汽,每天一至两次保养保鲜,妈祖灯塔竟能存放维持一周左右时间,若保护好会更久些。

妈祖蔗塔的微型建造如同一座实体的塔形,意蕴深邃,标志着祭品形象化、艺术化,达到一个高度的表现手法。

 

四、影响意义

 

妈祖蔗塔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造型艺术,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亦是妈祖文化的系列组成部分,颇具地域性、文化性和艺术性,亦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个中潜在着建筑物理力学意义。对弘扬妈祖文化,丰富妈祖文化,促进与台湾民间信仰交流和宗教民俗交流起到重要作用,也体现出妈祖诞生地信徒的聪明与智慧。

 

五、传承脉络

 

1.传承谱系

妈祖蔗塔传统技艺代代相传,久盛不衰,随时序渐进,原传承人文字资料已无从查找。目前可知传承谱系由民国时期传承人陈阿六(为白塘镇后宫村泥匠)自1925年左右传给涵江延宁居民谢先九、吴达等。后于1950年左右传给谢先九之子谢玉章。现在谢玉章正在培养传承人谢来(谢玉章之子,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及陈文龙等。

2.代表性传承人

谢玉章:延宁宫妈祖蔗塔传统技艺第三代传承人,200865日被定为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熟练掌握叠塔技艺,在塔身上拼字上元祈福,还大胆尝试拼出新字。事先计算好红蔗段的位置,字样一换,叠法随之变,这就要重新设计、描图、计算。费了不少精神,他拼出了天上人间”“庆赏元宵等新字样。他不但精益求精,而且耐心培养传承人谢来、陈文龙等。

六、保护状况

目前,妈祖蔗塔传人贫乏,这一独特的庙会技艺一旦失传,将会销声匿迹。许多妈祖宫庙无人能制作,唯有延宁宫寥寥几位,在远近未见有第二家制作蔗塔能手。

为了保护好这项宝贵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代代相传,后继有人,必须进一步系统化地文字整理,或者录音、录像制作保护,妥善保管,并精益求精,确保有文字可循,并建立文档,避免失传。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