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灵慈庙的由来
【发布日期:2020-10-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朱合浦

 

 

众所周知,天下凡称顺济的妈祖分灵庙必推断其创自宋代。这是因为宋徽宗赵佶在宣和五年(1123)首次为妈祖分灵庙赐额顺济,于是有了圣墩顺济庙、风亭顺济庙、江口顺济庙、白湖顺济庙,等等。

那么,后来的妈祖分灵庙又称灵慈宫”“灵慈庙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还是皇帝赐额!不过这回轮到元朝的皇帝赐额了。

这事要从元代大兴海上漕运,漕运又得妈祖佑助的神迹说起。

话说元有天下,定都大都(今北京)。大都有皇帝有群臣有将士有庶民,可就是没有粮食。南方是米粮仓,大都所缺的粮食必须从南方运去。朝廷原先按照老办法从运河往北京运粮,可是运河狭窄,大船无法行驶,只能靠小船运输,小船载重量小,对北京的大量人口来说真的是杯水车薪了!

这时有张瑫、朱清两个地方官在收缴来的宋朝文册图籍中发现了一条重要信息,宋朝曾开辟了自崇明州从海道载运入京的航线,说明海道可行。于是上奏皇帝,龙颜大悦,立即命上海总管罗璧、朱清、张瑫造海船六十艘,一次就向北京运粮四万六千余石!

虽说有了航线有了大船,但海上航行不比运河行船,其风险可谓极大!因此,自朝廷及官民,都对海上漕运的安全十分关注,尤其是马背上得天下的蒙古族统治者和北方汉人,对海洋很陌生,视海道如畏途。此时只有一个办法,即求助海神妈祖!对此,郑东在《重修灵慈宫碑》中有非常生动的描述:

天下惟海为至险,况夫操不可恃之器,而陵不可测之渊,其遇猝然之变,有非人力可得而御者,不有神之智力以相左右,其能克济哉?我元运东南之米,取道辽海,缭绕万里而达京圻,其亦远且艰矣。惟海神天妃有功于国与民者甚大。舟入大海汪洋之中,上天下水,四无畔涯,彼以渺然之身,谈笑而往,无少怖畏疑虑之心,以神赖也。当大风疾至,海水尽立,雷电交下,天日尽暝,同舟之人,对面不辨颜色,穷蹙危殆,叫号于神!神之樯火烨如大星,众叩头再拜,举手相贺,如得更生!

而《天妃显圣录》有一则《神助漕运》的故事,对妈祖佑助海上漕运的神迹,就说得更详尽了:

至顺元年庚午春,粮船七百八十只,自平江路太仓刘家港开洋,遇大风突起,波撼星辰,桅樯飘荡,数千人战栗哀号!官吏恳祷于天妃,言未已,倏阴云掩霭,恍见空中有朱衣拥翠盖伫立舟前,旋有火照竿头,晶光如虹,舟人且惊且喜。无何,风平浪息,七百余艘飘流四散,正集合整理篷桨解缆而进,又闻空中有语云:可向东南孤岛暂泊!众即撑舟往孤岛旁。方抛碇,江上狂飙迅发,暴雨倒峡。舟人相慰曰:非神灵指示,我等皆在鼍宫蛟窟矣!次日晴霁,遂达直沽交卸。中书奏神护相之功,奉旨赐额曰灵慈

这就是灵慈宫(庙)的由来。

正因为皇帝赐额,所以有许多元代创建的妈祖分灵庙都称灵慈宫(庙),就连风亭顺济庙这样的宋建妈祖庙,也赶时髦改名为灵慈庙呢!

不过,据学者考证,《天妃显圣录》所录这个故事说的皇帝赐额为至顺元年(1330)有误,误差一年。其实赐额和褒封都是元天历二年(1329)的事,那一年皇帝以妈祖护漕特勋,诏加封为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并赐庙额曰灵慈

 

 

《狂风兮恶浪 照海兮明灯》   陈爱萍/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