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周秀廷《妈祖》故事画册的艺术特色
【发布日期:2021-06-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劲



图1《天妃降诞》




图2《舫海寻兄》




图3《救柴山》



图4《神女护使》


周秀廷的《妈祖》故事画册于20051月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为“中国传统人物画系列”之一。该画册文图相得益彰,不仅在图像上工整精美,还兼具引人入胜的内容情节。

一、《妈祖》故事画册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赐予妈祖庙顺济庙额起,出现了“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的崇祀神位或“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桅樯一信风”的海航神性等阶段演变与传播,这应提及妈祖信仰的传播得力于莆仙地区的人文优势。历史上,莆仙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上贸易与海事活动的繁荣兴盛。唐末五代以来,莆仙即有“海滨邹鲁”“小稷下”之称,儒学之盛冠绝全闽。宋代莆仙科举甲天下,求学赶考宦游等四方人士足迹遍于天下,儒释道三教互竞雄长,皆积极地使自身教义浸染妈祖神话传说,让妈祖信仰向更广大范围传播并使崇拜礼仪逐步提升,推动着莆仙民间画师对妈祖神话故事进行图本上的生产与再创作,周秀廷先生创作的《妈祖》故事画册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整合了圣迹图式中的妈祖民间传说,把通述的故事情节转变为场景式的图像文本。画册中妈祖圣迹故事内容自“求佛赐子”至“湄屿妈祖”共有四十八幅图。从艺术创新的角度看,其对圣迹图式妈祖故事的描绘,体现了当下民众对于现实生活遭遇的普遍情感,也反映善男信女们对妈祖的崇敬之情。正如,19906月,新加坡华人周颖南先生说:“近几年来,在一片‘妈祖热’中,周秀廷一度闭门谢客,大显身手,完成48幅宣扬妈祖事迹的《妈祖传》,为中国画领域增添光彩。”

从《妈祖》故事画册的思想内涵上看,周秀廷先生受儒学的影响颇深,具有高度的伦理教化的自觉性,图中说明文字处处渗透着妈祖慈悲仁爱、见义勇为和协作进取的精神,体现儒、道、释三教融合互渗的价值取向。作者把妈祖圣迹故事创作作为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构成民族淳美之风的绘画结晶和其中洋溢着的精神内涵来增强对妈祖视觉图像的传播。

二、《妈祖》故事画册中的宗教色彩

事实上,周秀廷对李耕的古典绘画优秀传统之直接继承和发扬,以及整体风格特征的追求与建构,离不开其对艺术观念、审美趣味和技术手段的思考与创新。始建于清代的后塘昭灵宫荟萃了周秀廷先生的画作、书法佳品。他画佛画神画鬼画人,画树画草画鱼画鸟兽,画月画风画雪画神话传说画历史典故,画喜庆画悲凉画警示,画佛家道家儒家集大成,却欸乃一声以对联“日月同庚扶社稷,乾坤比寿重山河”囊括了煌煌古今。

周秀廷《妈祖》故事画册图文并茂凸显书卷味,从内容情节到立轴形式乃至读物的普及面之广,不同于历代宗谱、话本或书籍类版画刻本而深受人民的欢迎,特别是通俗易读的小楷题跋款识,不但为普及妈祖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以其精美雅致的风格把妈祖绘画创作推向高峰。画册表现手法以兼工带写为主,构图明快、造型生动、色彩优美,配景上有白云鸟雀,下有河海船舶,其间山峦、草木、屋宇及楼台无不浑然一体,集清初宗教水陆画中人物、山水之大成,有力地映衬了圣迹图式妈祖故事的经世之美。

妈祖是中国乃至世界华人聚居区的民间信仰神祇,对其故事了解并认知妈祖的生平事迹可归纳为几点:孝顺、睦邻、济民、救急、驱邪、祛病等,这些传说加以神化,决定了妈祖神格内容的宗教色彩。于是,作为人的妈祖具备“神性”,在世时就已经以德行高尚、广施善事和救民疾苦的神话渊源而远近闻名了。例如,《天妃降诞》(图1)描绘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廿三日傍晚,妈祖出生时既神妙又动人的场景。如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卧室,出现于画面上手持净瓶的观音形象,显现了妈祖与佛教观世音菩萨的信仰之间密不可分的溯源关系,也让妈祖的诞生披上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

《窥井得符》描绘妈祖十六岁时,遇老道士传授“玄微秘法”的情景。画面刻意突显了妈祖文化与道教之间的渊源,以规整的画法表现人物形象,描绘妈祖正接受井中神人手捧铜符的情节。画家对画面中的形体内容进行了适度的夸张与取舍,以此提炼出条理化的形象整体感,体现了作者以鲜明时代个性和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行自由创作的审美理念。《菜甲天成》描绘妈祖神力赐佑,撒播菜籽,让油菜生生不息,年年岁岁开花结籽、长青不竭,岛上民众就能四季收获,随时采撷食用而得其惠泽。画面题识中有“迄今尚有菜子花遗迹”记载,说明妈祖除了神通救人之外,尚能照顾乡人实际生活。《祷雨济民》记载了妈祖二十一岁时莆阳大旱的劫情,神姑功德无量,运用灵力令“壬时申刻”天降甘霖,解救灾情。还有《恳请却病》描绘莆田县官染上重病,妈祖大发慈悲为其治病,用灵符和九节菖蒲使其起死回生。以上广为流传的妈祖神话故事均取材于广大妈祖信众的社会生活实践,贯穿于妈祖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妈祖学”的文化传播集中体现了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反映出人民对爱心向善、幸福安康的向往与追求,蕴藏着人民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望与期盼,并以独特的宗教信仰的表达方式影响和改造着人民的内心世界与价值取向,对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和构建和谐的社会皆具备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妈祖》故事画册中的神格形象

千年守望,妈祖的神格传承和维系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成为全球华人文化认同的标志。所谓妈祖“托梦神助”的说法,正是显示妈祖庇护人民航海安全时的神格形象,转化为航海者的心理因素以产生鼓舞力量,推动其去征服人间危难。比如《机上救亲》描绘秋九月,父亲与兄长渡海北上遇难,妈祖在纺织机上出元神救亲人的动人场景。画面中妈祖在纺织机前织布时似假寐状,而灵魂则出窍到海上拯救父兄,身后的母亲正在拍醒她。虽然《舫海寻兄》(图2)反映了与《天妃显圣录》中“机上救亲”同一则的故事,但是却表现出与其他圣迹故事图像不一样的情景,妈祖冒险出海拯救遇难的父兄时,她身体倾斜几乎与海洋面平行状态,画面要求一切线、形、色的搭配从属于这一大动势线的结构美感。题识为:“时天后父兄舟几倾覆天后空中垂手援之”。随着元、明时期航海交通日益发达,妈祖作为海上安全保护神的地位和声望也随之提升。《周秀廷妈祖故事画册》通过“妈祖显灵”的神格形象来宣扬人类勇于同大自然进行命运搏斗的宏愿,展示了民间信众的善良愿望、美好理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反映出妈祖信仰对于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与促进。

例如,《救柴山》(图3)描绘明洪熙元年(1425)四月,钦差内官柴山前往琉球,载海神香火的船到外洋时,海面上狂风大作,阴霾蔽天,涛翻浪滚,孤舟飘泊于洪涛之中,妈祖示梦护航救助。与海战题材相比,画面海浪的夸张表现差异很大。倾斜的船帆作为构图空白处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体现疏密、匀称、聚散及对比照应的规律,在灰冷色的海面上融入洋红色形成蓝紫灰色进而借题发挥,演绎出属于妈祖形象的神格色彩。

《收伏晏公》描绘妈祖游至东溟时收伏晏公为部下总管的场景。画面偏左边的船头上空妈祖正在施展法力,水中作乱的晏公被天上一神龙锁定跪拜在了船前。两幅同题为“收伏二怪”的画面,描绘前后时隔一年,妈祖分别降服嘉佑、嘉应二怪,并收为水阙仙班一员,说明妈祖生前为人民除害。《龙王来朝》描绘海龙王率水族向妈祖问安服罪的情景。从画面不难体察到作者对色彩应用和效果追求的同时也十分重视雅俗共赏审美要求。《枯槎显圣》描绘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莆田沿海东面宁海高墩,水面漂浮一枯木,夜里现灵光闪现,当晚妈祖托梦乡人塑造神像崇祀。李富之父李泮得知神灵庇佑,倡建庙宇取名“圣墩”。《神女护使》(图4)描绘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路允迪奉命出使高丽途中遇飓风,危旦之中祈求保佑,只见妈祖显灵手挥红拂尘站在桅杆之上,风即刻停止。特使返航复命汇报后,朝廷封妈祖为“顺济夫人”,传旨建庙。今日莆田湄洲祖庙中建有“顺济殿”。画面云端上的妈祖形象形神具备,仿佛随着音乐的节奏挥拂尘舞法术,作者吸收汉魏壁画线条的古拙、动势和力量,果断、疾速、遒劲,显示出一种独特鲜明的语言个性,给人以深刻的艺术启迪。

所以,形象的这种逐渐升华在把整首诗或文本当作一个意象或“语象”时达到其逻辑顶峰,此时,这个形象不是被界定为图画的相似性或印象,而是某一隐喻空间里的共时结构——(用庞德的话说)就是“在瞬间呈现思想和情感综合体的东西”。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