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东
上一周末,我去医院看望一位亲戚,隔壁床是一位70出头的阿姨。人格外开朗健康,怎么看只有60多岁,一是保养得好,二是精神乐观。我看着这位阿姨,白净的脸上有微微的几道皱纹,一身洗得十分干净的衣裳,说话声音轻缓,带着磁性,像播音员似的咬字清晰准确,表达十分到位。
我在医院待了一天,阿姨家一个亲人都没来。三餐都是护工送来的,叫的是普通餐,一份10元,她觉得有些不好吃,或是胃口不好,吃一口停了一下,又想再吃,很勉强吃了几口,笑了笑,看了看饭菜,想吃却又放下。她让我帮她在她手机上点外卖。她的右手臂和右腿都骨折了。中午,我和她聊起天来。她25岁结婚,26岁生了个儿子。她爱人在外地工作,她一个人把孩了带大。她在一个工厂当会计,工资3000多元。她40岁那年,爱人得了慢性病,从外地调了回来,但人基本上不中用了。爱人因为疾病,情绪烦燥,经常骂骂咧咧。她既忙工作,又要照料爱人,还要兼顾指导孩子学习。公公婆婆年纪也大,也得她照顾着,身心俱疲。
60岁那年,她爱人去世,孙子出生。儿子一个电话,她二话不说,带着行李,就去儿子所在的城市,帮忙带孩子。10年后,她才回到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家。
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她努力把独居生活安排好。但人老了,必须得服老。前十几天,下大暴雨,她去关卫生间窗户。雨飘进来了,地很滑,她摔倒在地,右臂右腿全骨折了。她忍着疼痛,爬到客厅,找到手机,给儿子打了电话,又打了120急救电话。住院第二天,儿子急匆匆赶着来到病房,本来应该是担心母亲的伤病,结果一开口就是埋怨:“早就给你说了,一个人生活,事事得注意点,这下可好,伤筋动骨100天,我哪有时间照顾你?”一边说着,一边连续接了好几个电话,眉头紧锁,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她知道儿子特别忙,经常出差。儿媳是老师,又当班主任,也是忙得很。她本来还有些渴望她儿子留下来,陪在身边,待到自己能基本料理生活再走。可她心疼孩子一家,最终压住自己的内心,大大咧咧地对儿子说:“医生说,多吃钙片,很快就好了。我一个很要好的姐妹,会照顾好的。你安心回去吧。”
她儿子当晚就赶飞机走了,去N市开一个学术会议。她拉着护工的手,泪汪汪地说:“希望你对我尽心一点,我拿你当亲人,我会按时足额付你的工钱。”
我看她很自律,心里肃然起敬!但人毕竟是要生活的,听她娓娓道来一席话,我劝她:“还是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吧,相互也有个照应。”她笑着说:“如果我能帮到他们,我会留在他们身边,物尽其用也好。但我老了,不中用了。留在他们身边,净给他们添堵。他们工作已经够辛苦啦,不忍心看着他们为了我发愁。人老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孤独是免不了的,即使留在他们身边,我也会孤独。再说,我这不是还有退休金吗?用钱解决问题最舒坦,自在。”
病房里还有个老伯,看上去很老,一头白发,但挺精神的,像是有钱人似的。四个子女轮流来看望,护理。看似热闹,但四个子女,个个疲惫不堪,一种难以言状的苦,写在子女脸上。
相比这个阿姨,老伯任性多了,吃个苹果都让女儿跑三趟,喝汤嫌太烫,给他翻身嫌病床太硬……看得出,他很没有安全感,也很孤单!他折腾来折腾去,就是为了子女能重视他。但他的子女少有言语,只是默默尽心照料他的身体。
我临走时,恰好在楼梯口遇到了他的女儿,问了一下她父亲的一些情况,他女儿本来不想说,可还是说了一些:“我父亲是老干部,长期在单位任一把手。他少体贴人,他喜欢孤独,不喜欢儿女在身边。如果儿女在身边,他会觉得自己的秘密被窥视……”
如果是我,我会像这位阿姨一样,默默地自给自足有尊严有慈悲地安度自己的晚年,而不是像这位老伯那样,看似享尽天伦,实则内心寂寞。
望着一间间洁白的病房,心中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痛。
洁白的病房,是一个个故事。
谁的晚年都是一场腥风血雨!到了老的那一天,我们身体基本老化,那时我们可能连发脾气的资本都失去了……
我离开了医院,洁白的病房在夕阳映照下,呈现一片殷红的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