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文 廖祁勇/图
在海峡两岸,在世界各地,凡有海潮涨落的地方,凡有海船进入的港口,都有华人的身影,也都有华人供奉航海女神的妈祖庙。
在妈祖故乡莆田,大大小小的妈祖庙难计其数。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它是全世界三亿信众心中的圣地,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发祥地。紧随其后,能与之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便是秀屿区的平海天后宫了。它始建于宋咸平二年(999),即妈祖(林默)升天后的第12年,迄今已有1023年历史,是全世界第一座妈祖分灵宫庙,也是全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宫殿式原构妈祖行宫。
作为妈祖的同乡晚辈,笔者经常前往湄洲岛朝圣,并在40岁(1982)出版第一部散文集时,就以《海峡女神》作为书名,借此表达我对她的崇高敬意。然而,与湄洲岛祖庙隔海相望的平海天后宫,我却是到了73岁时(即2015年6月17日),才有缘驾着轮椅前往参拜。尽管我姗姗来迟,今之所见,皆前所未见;今之所闻,均前所未闻;特别是蕴藏在它身上的三大历史文化之谜,更让我深深为之震撼,为之着迷,为之浮想联翩。
谜之一:宫门外一口小小的古井,何以能同时供三万多将士饮用,并由此打赢一场战争,一场事关祖国统一的跨海之战?
谜之二:神龛中所供奉的妈祖神像,别处多为一尊,此处为何五尊并列,宛如海空中五朵永不凋谢的祥云?
谜之三:作为宋代宫殿式的古建筑,其木石建材,何以处处含有“108”这个神秘的数字,其背后,又暗藏什么玄机?
现在,就请读者随我走进平海镇,走进古卫城南门外的滨海路,走进这座面对大海,阅尽千载风云、万顷波涛而泰然安坐的天后宫,来一探究竟吧!
一口古井与一场战争
是的,就是这口古井,这口与大海仅有一箭之遥的古井,宛如一枚光荣的勋章,挂在千年古宫的胸前,闪闪发光。
它的井盘并不大,由四块方石围成,状如一只海龟的龟背。其南边,有一块圆石,被雕刻成龟头的形状,面对平海湾,似在默默观望空中的云起云飞,海上的潮涨潮落。其北边的龟尾处,竖立一方石碣,上刻“师泉”两个端正的楷字。按照《易经》的说法,地中有水曰“师”,显然,“师泉”之意,就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一口泉水井。为这口泉水井书刻“师泉”二字的,不是别人,而是中国历史上为收复台湾宝岛立下赫赫战功的施琅大将军。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年,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负责跨海作战,收复台湾,实现祖国统一。“深知水性”和“海中风候”的他,当即选中平海为舟师基地,进行备战。到了次年冬,即康熙二十一年冬,从各地集结到他麾下的水师已多达三万多人,他们一边筹集粮船,等候季风,一边进行强化军事训练。惊涛拍岸,战云密布,浩荡之师,如利箭在弦。
然而,因清廷历年海禁,沿海居民被迫内迁,作为“界外”的平海,屋舍被毁,水井被填,当地仅存天后宫等几处宫庙,满目荒凉。加上天公不作美,时值大旱,三万大军,饮水遂成一大难题。为此,施琅不得不一边祈求妈祖保佑,一边到处寻找水源。
据民间传说,就在将士们往下深挖天后宫前这口业已荒废的古井时,奇迹出现了,源源不绝的泉水,清冽甘甜的泉水,突然从地底下渗了出来,冒了上来,喷了出来,且日日夜夜,越涌越多,越喷越高,于是,痛饮甘泉的官兵们在欢呼声中奔走相告,都说是妈祖显灵,涌泉济师,可见我军乃正义之师,威勇之师,此番跨海之战,必胜无疑!果然,在此后澎湖的七昼夜激战中,妈祖女神又派千里眼、顺风耳率天兵天将涨水助战,让施琅大军势如破竹,一举攻克澎湖,登陆台南,收复全台湾。战后,施琅不但为此井书刻“师泉”二字,还亲自撰写《师泉井记》一文,立碑矗立于平海天后宫之内。如今,丰碑尚在,虽然某些字迹业已漫漶,但全篇碑文仍依稀可辨,作为见证历史的镇宫之宝,天后宫也因此被国台办评为全国首批涉台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笔者细读《师泉井记》全文,在惊叹作者言简意赅、文采斐然的同时,还不能不佩服作为军事家的施琅,同时也是一位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在进行战前动员时,他充分利用妈祖显灵、涌泉济师这一民间传说,广而告之,大大鼓舞了全军的士气,增强了必胜的信念;战后,他又借此碑,把涌泉济师、涨水助战等民间传说载入史册,把“扬旌海外”“万里奇功”的赫赫战绩,全部归功于“惟圣天子赫濯之威,以致百灵效顺,川海徵祥,亶其然乎!”从而,巧妙地避开古代许多开国将军因功高盖主、居功自傲而横遭杀身之祸的悲剧命运。作为降清的原郑成功部将,作为在清廷供职的汉族将领,深有自知之明的他,以其谦恭礼让深得皇帝信任,不但生前被拜将封侯(拜靖海大将军,封靖海侯),死后还赐谥襄壮,赠太子少傅衔。当然,这只是笔者读碑后的一点联想,未必符合作者本意,若有冒犯之处,尚祈大将军息怒,海涵!
其实,师泉井井深只有十米左右,我弯腰从井沿上往下俯视,但见井水倒映着天光云影,微微发亮,如同一面圆镜。听身边长老介绍:“此井不管干旱雨涝,水位都不变,且清澈见底。每遇干旱时节,当地父老只需用扁担敲龟头三次,并泼三次水,即可求雨成功。”我站起身来,南望距此一箭之遥的大海,实在无法理解它的泉源从何而来?笔者不是地质专家,无法找出它的科学答案,只能和施大将军一起,深信冥冥之中,妈祖女神的法力无所不在,无可比拟。
惊涛骇浪中的五朵红云
走进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的平海天后宫大殿,但觉满身香烟缭绕,满眼金碧辉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供案上那无比丰盛的五果六斋祭品,也不是古往今来许多名人所书赠的竖联横匾,而是神龛中的妈祖女神像,不是单独一尊,却是并列五尊,其中间一尊略为高大,左右四尊则同样大小,她们宛若五胞胎姐妹,长得一样慈眉善目,一样丰姿卓绝。这,又有什么来历?
故事,还得从距今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初年讲起。那时,平海不叫平海,叫南啸,顾名思义,因南向大海,时有滔天巨浪,席卷而来,或因飓风从洋面掀起,或因地震从海底波及,总之,海啸之声,如同惊雷炸响,震天动地。而那时,天后宫还不叫天后宫,叫灵慈宫,俗称娘妈宫。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平定南方叛乱,曾率军从水路来到兴化湾外海,突遇到飓风来袭,巨浪滔天,战船摇晃不定,无法行进,欲就地抛锚,但水深锚轻,不但抛不住,还引起船体节节倒退,船队万分危急。此时,狂风恶浪中,突然飘来五朵红云,宛若五位红衣少女,她们轻舒五双玉臂,按住锚锭,稳住大船,此后,又引领船队徐徐开进南啸港避风,果然,一路风平浪静,船队化险为夷。朱元璋上岸后,当即到灵慈宫礼拜,抬头一看,神龛中的妈祖女神像,身上的红色衣裙,水淋淋的,其裙裾下摆,还不断往下滴水,她不就是惊涛骇浪中的五朵祥云、五位红衣女子吗?
朱元璋恍然大悟,原来是妈祖女神显灵,化身五姐妹前来救驾。于是,他下令重修灵慈宫为天妃宫,并把海不扬波、风平浪静的古南啸港更名为平海港,以此感念女神护驾有功。从此,这里所供奉的妈祖女神像,便由一尊变成了五尊。
有趣的是,此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一代又一代,在当地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还不断演绎发挥,增添新的细节,比如,雾海茫茫中,总有神灯在舰队前引路;海战正酣时,连宫内陪祭的千里眼、顺风耳两员部将,也目光如炬,闪闪发光,他俩的脸上,还淌满汗珠呢!
笔者以为,在妈祖的诸多传说中,五朵红云“怒涛稳船”的故事,可算是最具浪漫色彩、最富审美价值的故事了,它为日后有关妈祖的无数文艺作品,提供了二度创作富有想象力的空间。
当然,传说不仅仅只是传说。古南啸港改称为平海港,却因此成为不容置疑、不可更改的史实。
108,108,无比神秘的108
在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的妈祖庙中,平海天后宫面积不算很大,但规制严整,大门、内庭、大殿及两庑等主体建筑一应俱全。因整个庙宇拥有大大小小或明或暗立柱共108根,被称为百柱宫。令人奇异的是,不但木柱有108根,其廊沿的压石也有108条,而宫前的“师泉井”,也用108块石头砌成。近年来又有人发现,天后宫所矗的碑石,其高度也刚好是108寸。
108,108,为什么处处都是108?这神秘的数字背后,到底暗藏什么玄机?不能不引起朝圣者、旅游者及专家学者们研究的兴趣。然而,众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
有人说,108这个数字至高无上,只属于皇家宫廷。君不见北京天坛最下层的栏板有108块,祈年殿每层有石栏杆108根。故宫里举行庆典时,皇帝身上所佩挂的朝珠、皇后头顶的凤冠,都是用108颗最贵重的珍珠串成的;而散落在宫内各处,用紫铜铸造的大水缸,总共也有108个。对此,笔者心存疑问:平海天后宫始建于宋代,早于明清时期的故宫和天坛,当时,它初名灵慈宫,俗称娘妈宫,建设者怎么可能知道所供奉的灵女林默,日后会被历代皇帝册封为天妃、天后,从而享受皇家的待遇?莫非,平海人的老祖宗,个个都是未卜先知的预言家?
有人说,108这个数字,来自佛家的吉祥数字。君不见,五台山的所有寺庙,庙门口都有石阶108级;寒山寺的钟声,要敲响108下;和尚手中的佛珠,共有108颗;青海塔尔寺的大经堂和泉州开元寺的大雄宝殿,也都有柱子108根,也都号称百柱殿……然而,笔者转念一想,非佛教徒有时也照样喜欢108啊!比如,我多年前到宁夏采风时,就亲眼看见黄河青铜峡峡口那排列成大三角形的白色墓塔群,其总数108座。再说,经常身穿道袍、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其所施行的108阵法,不也是从其道家师父那边学来的吗?
当然,也有治学严谨的专家学者指出,这108,来之于易学中的“大周天数”,意指阴历与阳历三个“小周天数”的又一次契合,象征着圆满。可惜,笔者才疏学浅,对周易一窍不通,不敢据此妄加评判。好在世间的许多著名景点,都有诸多亘古未解之谜,恰恰因其神秘,才能吸引无数游客为之前往探秘,无数专家为之寻求破解,平海天后宫这三大历史文化之谜,不就是它的三大亮点,三大独特魅力吗?
近年来,平海天后宫与湄洲祖庙一样,已成为海峡西岸朝圣旅游的最大热点。据传:昔日施琅大将军东征台湾时,曾把平海天后宫妈祖神像恭请在战舰上,一路庇佑护航。登岛后,他又把妈祖神像供奉在原明建宁靖王府,并把此王府改为台南大天后宫,专供开台的首尊妈祖神像。1999年,笔者曾率福建省文艺家代表团前往台南大天后宫参拜,在我的印象中,该宫与赤嵌楼和关帝庙相邻,到处是红瓦红墙红地砖,红烛红香红灯笼,是全台湾香火最盛、人气最旺之所在,宫内有关妈祖生平的精美石雕,更是让我大为赞赏。但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其神龛中的妈祖神像就源自莆田平海。好在从2010年开始,平海天后宫与台南大天后宫已互认亲缘关系,隆重缔结为姐妹宫,并先后联办三届妈祖文化节,以此缅怀施琅大将军的丰功伟绩,此举对增进台海两岸同胞的神缘与亲缘,可谓功不可没,善莫大焉!
此次采风,平海天后宫送我两盒录影带,内容为:2014年11月1日(农历九月初九),平海天后宫与台南大天后宫、高雄新庄天后宫联合举办第三届妈祖文化节,并隆重纪念施琅将军恭请妈祖神像赴台329周年。我回福州后用电脑打开一看,但见岸上万众欢腾,鼓乐喧天;海中百舸争流,彩旗如云;一簇簇礼花升上海空,一阵阵欢呼盖过海潮;来自海峡两岸的妈祖信众,抬着两岸各宫庙的妈祖神像銮驾,从陆地到海洋,进行声势浩大的绕境靖海大巡游,其水陆空前盛况,非本文有限篇幅所能尽述。好在这种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交流活动,还将一届又一届地举办下去,希望广大读者有机会都能到平海参加盛会,同享两岸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