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伟人 笔舞墨龙
——记莆田籍台湾毛体书法家刘文庭
图为刘文庭(中)向同仁介绍毛体书法写法。
前不久,在湖北红安县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毛体书法艺术研讨会上,莆田籍台湾毛体书法家刘文庭以一幅毛体书法《七律·长征》获得了一等奖。这是刘文庭第二次获得最高奖。第一次是在前年,他以一幅《沁园春·雪》获得金奖。这位刘文庭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毛体书法造诣?他的书法是怎样练就的?近日,刘文庭回乡探亲,记者走访了他。
时光倒溯到1979年春天,莆田县三级干部扩干会在县委礼堂举行。时任莆田县委第一书记的李陞亮特地给大会点名介绍了有一位全县最年轻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就是江口公社西刘大队26岁的刘文庆。这位刘文庆后来更名为刘文庭。
刘文庭出生于1953年,念完了二年制的初中后他就回到了本大队当农民。因他学了一点毛笔字,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义务为村里人写对联,一写就是好几天。后来,他当上了大队团支部书记,负责本大队的“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夜校办得很好,西刘大队被评为全县扫盲工作先进大队。刘文庭一举成名,被提升为西刘大队党支部书记。刘文庭当了书记后,没有干部架子,平易近人,邻居的春联还是叫他写。那时没有什么“春联书”,还是与前几年一样写毛泽东诗词。每年都重复写,不知不觉地让他对毛泽东诗词产生了很大兴趣。毛泽东以他独具风格,畅达俊逸的书法赢得了世人的垂青。毛体书法龙飞凤舞的气势、伟人高瞻远瞩的胸怀极大地鼓舞了刘文庭。他开始了认真学习毛体书法。除写春联和为大队写宣传标语外,他每天都用旧报纸摹写毛体书法。一写起来,三餐他都常常忘了准时吃,毛体书法在他年青的心中扎下了根。
在“那个年代”里,社员生活十分艰难,刘文庭在思考“如何赚钱”?他想“出去”。1979年,春潮涌动,中国的经济开始苏醒。刘文庭也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他辞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职务,把“刘文庆”改为“刘文庭”将户口迁入澳门,在那里开始做生意。几年过去了,他有了一定的积累,他移居去了台湾,把家建在台中县大雅乡的一条小巷中的四楼。除了做生意外,他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写毛体书法,在住处的大厅挂上了“名人翰墨轩”横额,是著名书法家石开为他题的墨宝。
刘文庭的毛体书法受到专家和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许多人的青睐。刘文庭那种如骏马驰骋草原,似蛟龙翻腾大海的毛体书法让很多书法家产生共鸣。最多的一天可以售出十几幅。不几年,刘文庭的毛体书法已传入印尼、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加拿大、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新闻媒体专题报道,作品被台湾国史馆文献馆收藏。刘文庭每次回大陆,第一件事就是购买宣纸,他去台湾随身带最重的行李也是宣纸。他的毛体书法作品已售出1000多幅,被誉为“毛体书法第一人”。
最近,刘文庭从台湾回来,过几天他就要飞往北京,与同仁们研究毛体书法在京办展事宜。他在大陆的住处是自己的房子,位于涵江区的建成路。刘文庭在4层楼的客厅悬挂巨幅毛体书法《沁园春·雪》,这幅作品大气得让人叫绝。刘文庭说:毛泽东“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凌云壮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十分喜爱这幅作品。多年来,他已写过500多幅,作品《沁园春·雪》送的送了,售的售了,统统播洒出去了。刘文庭说,要专心写好每个字。一幅书法写第一个字是最认真的,要把每个字都当成第一个来写。写字时“认真”与“一丝不拘”是必备的心态,不能有外界干扰,不能为写字而写字,写字要重视过程。良好的家教是刘文庭成长的沃土,刘文庭的父亲今年喜庆80大寿,他对儿子刘文庭还是像对小孩一样要求:学字先学人,写字先树德。刘文庭牢记父亲的教导,无论在台湾还是在大陆,走南闯北,立德唯先,诚信为人,和善待人。他研究毛体书法、临摹毛体书法近40年了,他曾在台中办过毛体书法展览。刘文庭说,办展要有自己的风格,每张作品都要有新的意境。要让艺术滋润社会,让社会滋润艺术。人如果没有艺术,生活就成了沙漠枯燥无味。
对于毛体书法的写法,刘文庭有自己的见解。刘文庭说,学习书写毛体,要先研究基本笔划规律,不是看一划写一划,要形神兼备。书法也要创新,如《沁园春·雪》这幅毛体,刘文庭已用多种版形表现过,有中堂、四条屏、条幅、扁面、圆形等,但万变不离其宗,毛体基本毛架走势不能变。毛泽东书法多为草书,刘文庭通过重新布局创作更加符合大众欣赏的美学角度。刘文庭还准备写一幅没有接缝的100米长的毛体书法,把毛泽东所有诗词都写上去,百米长的宣纸他已购买了10张。刘文庭现在是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湖北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主席,澳门中国国画院首席顾问,台湾台中县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毛体书法艺术评委会终身评委。 (陈宝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