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是“父母官”还是“公仆”
【发布日期:2009-07-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华峤《后汉书》曾有“刘宽为南阳太守,视民如子,未尝有疾言遽色”的记载,推想父母官的称呼可能这时就有了,也许不是很普遍而已。
“父母官”本是中国古代对地方官员的一种带有褒美性的称谓。多指州县的主官,如县令郡守州刺史等。父母官的称呼是一种比喻,只有那些“爱民如子”的地方官才被治下的老百姓冠以这样的美称。
人皆有父母,但把父母和官联系起来,作为地方官的特殊称谓,却有极深厚的封建性,因此称谓虽然来自民间,但也很难逃出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和范围,从中不难嗅出父权主义的气味。“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个“纲”的理想境界,只能孝,只能顺,而不能忤,更不能逆的,官员成了父母,百姓当然就是子民了。
封建时代的官吏都是朝廷的命官。因而他们只对上面负责,有十之八九会碰上贪官昏官酷吏,他的贪污腐化,鱼肉百姓,常常到了无则,老百姓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谁敢与官府作对,只有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他们才会揭竿而起。
明朱元璋得了天下虽然懂得“载舟覆舟”的道理,他曾用严刑峻法的空前残酷方式整肃过吏治,起了一点作用,但实在有限,因为子民们对于治理他们的父母官的任免监督、升降等,无可置喙,绝对处于无权状态,就是说,在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结构之下,父母官的腐败是必然的,而类似包拯、海瑞那样的清廉,则是个别的例外,这也许是清官戏屡演不衰的根本原因。
邓小平在《邓小平文选》所写的序言中,曾说自己是“人民的儿子”。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还专门论述了家长制作风的性质,根源及其危害,他的结论是:“不彻底消灭这种家长制作风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党内民主,什么社会主义民主”。
因此,我们应该把这个封建时代,并以宗法家长制为依托的封建性称谓法清除出去,在开放改革的新时代,宏扬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真正成为一代诚实的公仆,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谋幸福。(吴春荣)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