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是儿童嗜爱的食物,人见人爱,孩子们每每眼见别人在吃零食,则唾涎欲滴,馋食得要命,就连大人亦爱吃,望梅生津。这当然是指30年前的莆仙地区农村情况。儿童所好的零食多得是,食品商店里的糕饼、蜜饯、糖果等,样样都让他们迷惑馋涎。一年四季里的水果,也让孩子们喜好不得。本文所说的则是农村肩挑做小商生意的一些适合儿童零食物品,现在回忆起来,颇觉有趣。
乡间庄园,常常看见撑举着一根五六尺之高的草把杆子,周围插满了“山楂糖”,卖者一手托着杆子,另一手摄着铁筒或竹筒,里面装着竹(或铁线)签子,边走路、边颤抖着,发出叮口当叮口当之声,孩子们一听到这种响声,立即从四面八方赶来,围住“山楂糖”杆子边,争先恐后地掏出零钱(硬币),一分一支,或者二分一支的交易。那么,签子可以用来当作“赌具”,拿个你输我羸,大概方法有“比大小”、“保险吃”、“过四山”、“过五关”等等,如果你赢,就可以一分钱换来两三支山楂糖,输了就被白白吃掉,一无所获。“过五关”最难,若顺利通过五个关卡,就得到五、六支“山楂糖”。其实,山楂并非纯正,乃为余甘代替。现在的“山楂糖”,就是纯粹的,且一串五、六颗(五角或一元一支)。孩子最喜欢跟举山楂的人打交道,有时青年人亦上瘾,一斗就是几角钱,甚至几元钱。
挑“糖条”的亦是农村常见的生意。糖条是用红糖或白糖加点菜油酿制而成,放在盘子上用布盖住。这糖条是当作货币来交换废品的。如金属、塑料、牙膏盒等等,都可以用来交换“糖条”。孩子喜欢吃糖,一听见挑“糖条”的声音(用铁锤敲打铁片),便从屋子里四下寻找废物,奔跑到挑“糖条”去,拿一大叠废品(有的还能使用,欺骗大人偷拿出来),换来一块“糖条”。孩子挺可怜的站在一边,吱吱唔唔,与挑“糖条”的论长谈短,令人哭笑不得。还有挑“糖桔”(亦是糖制品)的,大约两寸长一块,单纯用金钱交易。还有些惹得孩子们“一见钟情”的水果加工零食,如“橄榄拖”、“咸橄榄”、“姜甜橄榄”等。常常出现在村戏棚前、生意火红。
农村里还有许多面粉制品的食物,大人孩子都爱吃。例如“马蹄酥”、“马耳”、“油饼”、“草绳卷”hellip;hellip;无论是热的或是冷的,无论是硬的或是软的,都可以卖来填肚子。有一种采用大米炒熟或高压爆炸出来的米花。农村妇女、孩子皆大欢喜,一斤大米会制成一大篮子那么多。这样的食品加工很不科学、根本失去营养价值。有人将米花制成多种花样,来骗孩子。比如:米花糖、米花条、米花片、米花包铁片(图案)等等。
莆田的农村孩子主要是家庭经济拮据,物质生活水平低,吃不饱又吃不好。大人无钱去购买商店里的既有营养,又卫生健康的食品。那些肩挑在乡间田野的小商人,亦是冲着当时农村经济状况,适合儿童胃口所好的东西,挣点钱回去养家糊口,其本身就是一种用体力换取得来的微薄收入,谈不上什么高尚,也是为生活所逼迫所致的。但更多的是反映当时农村社会一种落后穷困的生活水平。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城乡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昔日的那些走村闯乡吆喝卖买的小商人,早已不见了。孩子们的零食家庭里已经准备充足,完全不足过去的“山楂糖”、“橄榄拖”、“马蹄酥”什么,则是较为保健有营养价值的肉饼、蛋糕、罐头、牛奶hellip;hellip;孩子吃饱后,还要挑吃那些较为高档的食品。这本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鲜明的对照。 (郭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