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清泉溪水来
“当代艺术名家名作,陈炳灿作品集”于2011年11月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书中选入38幅山水画,幅幅大气磅礴,明丽高雅;卷卷流光溢彩,魅力无穷。此书一问世,就引起画坛关注,赢得美术界一片赞赏声。
陈炳仙1945年出生在仙游大济四明村,与国画大师李耕高足张英故里相隔不远,从小就沐浴在国画之乡的浓郁氛围里,痴迷丹青,加上他的绘画天赋,1961年考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张晓寒、石延陵先生,画艺日渐长进,蜚声艺坛。他在学生时期,就以农家子弟厚道朴实见称,老师同学和谐融洽,艺术和为人深受人们称道。毕业后,曾任闽清县文化馆馆长。长期从事陶瓷工艺美术设计和群众文化及美术创作,擅长中国山水画,亦善花鸟、装饰画。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设计和制作的陶瓷工艺美术作品曾入选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绘制的瓷盆《马克思肖像》被福建省代表团当作礼品馈赠给法国马克思纪念馆收藏。
炳灿和其他画家一样,饱览名山,游历大川,多次涉临新疆、青海、四川等地,南下云贵、两广,足迹遍及黄山、峨嵋山、天山、桂林、庐山,实地写生采风、摄影、速写,搜集掌握大量创作素材,他把“格高而思逸”作为创作的首要准则,主张“艺术要师古,师今,师自然”,不断磨炼传统笔墨功夫,博采众长,不构一格,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在师法自然的同时,重视主观情感的观照与表达,把对传统的认识、理解、感情与情感愿望投射在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在创作实践中努力感悟大自然的博大、神奇。只有这样坚持观照天地万物之变化,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至美、至乐的境界。他正是在实践中执着追求绘画技巧的“变革”和视觉的“冲击”,有机地融西入中,吸收各派精粹,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气派和个性风貌,使他的画作迎来了一个个金秋的采撷,取得骄人的成就。
《秋壑泉声》入选2008年“中华书画名家庆奥运”大型书画展,并入编《丹青流芳庆奥运精品集》,作品入选第五届全国山水画邀请展,获优秀奖、获“第三届中国书画艺术华表奖银奖”和“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优秀奖”。山水画《长城》、《山高水长》、《日出东方》被深圳大学作为礼品赠送给印度政府。2004年、2005年、2008年分别在深圳、福州、仙游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博得名家赞誉和收藏家收藏。作品多次获福州市《榕城之春》美术作品一等奖。传略和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等30多部辞书画集。炳灿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州市美协理事、仙游李耕画院画师,被聘深圳大学留学生教学部中国画教授。
综观炳灿的作品,无论是巨制长卷,或是尺幅小品;无论是万壑千峰,或是小镇古寨;无论是溪涧石桥,或是苍松栈道;无论是雾漫林隐,或是清闲山居,在他的笔下塑造得勃勃生机,巍峨壮丽,极具深厚的传统功力,手法严谨,画风朴实自然,笔墨技巧熟练细腻,皴法多变,雅俗共赏。大部份山水作品以线条为主,有时也线面结合,笔墨相融,注重形式美,特别是注重山石雄峻与奇诡的表现,在一些古典题材上,他决不过分执着于传统概念化。他以娴熟独到的自我艺术风格的形式和完善,用自身的感情的艺术形式语言去创造意境美,笔墨美,丘壑美的现代“三美”共有的艺术世界。如《不尽清泉溪水来》,画面描绘群峰叠嶂,山峦深处飞流倾泻直下溅落谷底,让人耳闻巨雷震响,目睹彩练横空,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品味到大自然真正的蕴含,感受山魂水韵的精灵!其采取传统高远构图和现代平面构成相结合,重视传统山石皴法符号的变化与创新,而绘画语言质朴,不求工丽、藻饰,即有奔腾之势,却无浅薄之气。在构图上力求笔墨的层次变化和节奏感,仿佛使我们从尘世走来,品味大自然的野趣,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数十年来,炳灿以饱满的热情,与大自然绵绵对话,与高山流水结成知音,创作了数以千计的山水作品,真诚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爱国、爱乡、爱山水的晶洁心灵,反映人民文明向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画卷,寄托对大自然深沉的眷恋之情。福建《书画艺苑》主编、著名美术评论家许步书评介:“生性淳朴善良,豁达大度,平实质朴,有着良好慧根的炳灿先生,是位善于思考和学习的艺术家”。并以“心灵与形式的求新求变”解读炳灿的中国山水画艺术。诗人、画家黄叶亦以“浑融涵气象,谈定见工夫”对炳灿先生的山水画艺术魅力给予高度评价。(张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