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喜欢读些闲书,时常为书中所载的“妙批”轶事而赞叹折服,而捧腹展颜,而击案叫绝!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一些妙批或睿智或嘲讽,或谐谑或调侃,像一粒粒珍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让人在敬畏汉语言神奇魔力的同时,也陶醉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公堂判词向来以古板庄重著称,然而在《涑水记闻》、《东京梦华录》、《笑笑录》、《阅微草堂笔记》、《金陵杂记》等典籍中,却记载了很多既让人啼笑皆非、又让人拍案叫绝的公堂判词趣事。
宋朝时有位崇阳县县令名叫张咏,一次,他发现掌管钱库的官员每天都从钱库中偷走一枚铜钱,便以盗窃国库罪将此人打入死牢。这位官员觉得自己仅仅是偷了几枚铜钱,罪责没有这么大,便与张咏当堂力辨。张咏遂挥毫批判:“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寥寥数语,铿锵有力。小吏看罢,汗如雨下,心服口服!
明朝国戚朱宸濠家里有只皇帝御赐的仙鹤,仆人牵鹤逛街时,鹤被狗给咬伤了。朱家大怒,遂到衙递状:“鹤带金牌,系出御赐!”知府也不含糊,问明情形后,当即批判:“鹤系金牌,犬不识字,禽兽相伤,不关人事!”判词字字有声,在情在理,驳得朱家无言以对,只得撤诉。
清代,一位孀妇寡居多年而欲改嫁,但却遭到了族人反对,于是,她便向当地官府递上一张诉状:“夫亡妻少,翁壮叔大,瓜田李下,当嫁不当嫁?”“夫亡妻少,翁壮叔大,瓜田李下”12个字,干净利落,却把她欲改嫁的理由写得非常“给力”。县官接状核实后,当堂判决:“嫁”!一字判词,简洁利落,掷地有声!福建有位易姓县令,也接了一位寡妇欲改嫁的状纸,县令问她欲嫁何人,寡妇答曰“东邻陈二官”。这位幽默的县令便在状纸上写下了批词:“批改嫁,批改嫁,嫁与东邻陈二官。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嫁嫁嫁!”借用王安石的《春夜》诗告知原告:人有七情六欲,改嫁合理合法!
书馆、考场之中,也颇多妙趣横生的批词。唐朝时,有位考生在答卷中写了很多“而”字,既罗嗦又不妥贴。考官遂在考卷上批道:“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用11个“而”字,讲明了“炼字如琢”和“惜字如金”的道理,令那位考生汗颜折服。
蒲松龄在家乡当塾师时,馆中有位守备的儿子冥顽不灵,作文错字连篇,词不达意。守备望子成龙,见儿子学业不进,赖蒲松龄教学无方。蒲松龄批改其子作文时,经常以古诗名句作批,如“唯解漫天作雪飞”、“草色遥看近却无”、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暗指其子作文“白字连篇”、“一片模糊”,后两句意为“不知所云,离题万里”!馆内另一富家子弟作文废话连篇,蒲松龄仿《敕勒歌》批写道:“篇苍苍,字茫茫,风吹草低见四行!”嘻笑之间,一语中的。
清末有年科考,考场作文题目是《昧昧我思之》,典出自《尚书·秦誓》。有位考生不知其典,误将“昧昧”写成“妹妹”,于是洋洋洒洒,满纸情爱。考官阅罢啼笑皆非,于是信笔在卷上批注:“哥哥你错了!”真是幽默风趣,回击有力。 (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