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劲
台湾北港朝天宫位于云林县北港镇中山路,其南部有一个海港称“北港”,旧名“笨港”。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树璧和尚在笨港建立了一座小祠,供奉从莆田湄洲朝天阁恭请的妈祖像。当时,他还带去了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钵头和湄洲妈祖祖庙的宝印,故此有“台湾是先有妈祖像,才有妈祖庙”之说。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秋,北港朝天宫请来了湄洲妈祖祖庙朝天阁的妈祖像及其父母神像。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施琼芳在《北港进香词》中写道:“当年湄屿播灵风,百谷归墟赖圣功。此日瓣香齐顶礼,人心也似水朝东。”为目前发现的较早描述北港妈祖庙有关进香的民俗活动事迹。清咸丰二年(1852),泉州庄俊元在《题北港朝天宫》中写道:“宋代坤灵播,湄洲圣迹彰。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德大方称母,封隆特配天。熙朝祀典重,何事采夷坚。”全诗言简意赅地指出妈祖文化肇始于宋代的湄洲,妈祖圣迹昭彰,屡屡显灵于大洋沧海。自宋至今,妈祖的声名远播,妈祖的香火无处不在。
据《北港朝天宫:文物专辑》记载,清代御史江春霖曾敬书《嘉义厅北港朝天宫增修改筑碑记》,碑文记载的具体内容是:“台湾绝岛孤悬,破荒未久,笨港尤其弹丸者耳,自康熙间,有僧奉湄洲朝天阁香火到港,神曰天后,遂使九庄之人士,敬信而庙祀焉。迄今称北港朝天宫,晋封圣母,灵应非一,庙再圮而再葺,愈拓愈宏。今不特壮观甲于全岛,而凡历朝之褒錫与夫海内外奔走而瞻拜之者,二百余年骎骎日盛,神之灵岂偶然耶?夷考天后,当宋建隆元年,生于莆田之湄洲屿;幼时窥井,神授铜符,遂通变化。莆县尹以拯疫,故奉为海滨神姑;迄雍熙四年重九飞升,里人祀之。自宋迄清,护国庇民之号,炳然史册。吾先靖海侯襄壮公平台时,尤获神之助。台人子爵王公,以殄寇功,奏加徽典,此二事其荦荦大者。窃以天后之祀,自湄而港,香火一脉,台之沧桑屡矣,御灾捍患,天后之有德于台亦至矣。宜乎庙貌之崇,典礼之修,台之人必有以相承于勿替也。其间,咸丰之壬子、光绪之甲午,亦尝有鸠工庀材之役,而莫盛于今壬子,萃全台之力而高之大之。应募者至七万九千余金,神之灵岂偶然耶?落成之日,台之搢绅父老,邮寄状略,属予为文勒之石,以诒来者。董事:蔡然标、曾席珍、李老瞈、蔡金水、陈启章、蔡培东、石学文、许德路、蔡然片、王明辉、蔡然彬、蔡幼庭仝敬立。大正元年岁次壬子冬十二月。施士洁敬撰,江春霖敬书。”
本碑材质为花岗岩,尺寸高226厘米、宽82.5厘米。现立于北港朝天宫大殿后檐下,即圣父母殿前花园中,篆额如题,共七行,每行二字。全文十五行,每行三十六字,文字整齐。
本碑书写者江春霖,清代著名书法家,字仲默,号杏村,晚号梅阳山人,莆田人。江御史的书法雄强质朴,把胸中波澜壮阔的襟怀凝于笔端,赋予字迹,显得天骨劲健。晚年留心晋人草书,尝在晋帖草书上用朱笔小楷注释,结体似《龙藏寺碑》,瘦硬清劲,恰如其人。
碑文楷书,落笔痛快,沉着清劲,有法度,有精神。江御史的楷书横画轻描细腻,有如弓弧,却遒劲坚韧,转折之处有颜体法则,竖画有柳公权的筋骨凸现。其字体的结构既严谨又宽松豁达,不拘一格,因字形之异,而或短或窄,变长变宽。书法取柳体笔意,横轻竖重,左淡右浓,轻重分明,粗细变幻莫测,结字壮实敦厚,活泼流动,节奏强烈,形成了以古出新的独特书风。
清末光绪年间,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再度损坏。清宣统三年(1911)五月,台风大作,湄洲岛首当其冲,祖庙“鼓楼倒(塌),殿瓦裂失”,损毁极其严重。在当时形势下,官府完全无力出资重修。祖庙僧人其德及湄洲岛人四处求告无门,便专程进山,请求清末御史江春霖出面募捐。江御史闻告急务,以为妈祖是人人敬奉的海神,“岂可坐视不见”,当即写了《募修湄洲天后宫序》一文:“天后之应列祀典,以御大灾捍大患。而湄洲相传为后飞升之地,庙祀尤以是为重。洲之有庙,始于赵宋,至明永乐而诏扩大,至清康熙时,制府姚公启圣构钟鼓楼、山门,改朝天阁为正殿。靖海施侯琅建梳妆楼、朝天阁及佛殿、僧房,增饰崇丽,蔑以加矣。然洲处海中,盲风怪雨之所飘摇,其朽坏较速于内地。二百年来修者凡几,志阙有间,不可得而详也。光绪初,载何小宋制军檄县,聘孝廉林勉阶修之,才三十余年矣。庙僧其德及洲人复以庙坏告。夏五大风,则又告鼓楼倒,殿瓦裂失,今不治,后难为力。夫昔之兴修,皆出于官,无所用募,今之时势已非昔比,不能不求助于吾邑人。吾邑无名之淫祀,穷极土木,縻费至不可胜计,矧后之御灾捍患,叠膺封册列于祀典耶。即吾邑天后宫之建,自平海、涵江、莆禧、黄石、吉蓼、白湖、圣墩、江口及城之文峰宫而外,穷乡僻壤,亦所在多有,矧湄洲为后飞升之地,而视其庙宇之倾圮耶?里谚有之曰:‘风大呼妈祖。’妈祖者,天后之通称,亲之之词也,患难吁之,安乐忘之,实乖祈报之议;安乐忘之,患难又将吁之,更非心理所安,敢贡一言为之募集。若夫修之则吉,悖之则凶,则自求多福,有不仅在喜舍者,尤愿与吾邑人共勉之也。”此文向各界募捐,祖庙终得修复。笔者以为,江御史的许多书法与内容有机结合,饱含着一种激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此序文庄严沉重,清气平和,线条利索苍劲,富含铮铮铁骨,力透纸背。笔墨中尽显刚毅倔强的气质和高洁的精神境界,可见他秉性刚直。
细读《江春霖文集》,笔者并没有发现江御史与北港朝天宫直接交谊的具体记载,但从其所撰写的序文和碑文这两篇重要的文献史料,可以看出江春霖对妈祖的敬仰之情。北港朝天宫历经多次修建,现有“四进八殿、一埕七院”。北港朝天宫中的龙柱、砖雕(万字墙)、古匾、楹联、石陛、藻井、彩绘斗拱、剪黏交趾、陶石雕花窗等,无一不是寺庙艺术精品杰作。
北港是台湾最古老的港口之一,朝天宫也是台湾目前规模最大、香火最旺的妈祖庙。据《安平县杂记》载:“三月二十三日,天上圣母诞,上而嘉义,下而凤、恒以及内山屯番,或夫妇皆来,扶老携幼,自二月初旬起,络续到庙叩祝,锣鼓笙弦,不绝于道。总在神诞前,昭其诚敬。”台湾北港朝天宫黑面妈祖像,软身坐姿,面带微笑,头戴银色冕冠,冠顶为两层,身着红色龙袍,龙袍下端有一段绿色绣布,披珠编的云肩,胸挂银锁和玉佩,银锁上标有“湄洲开光妈祖”字样,双手摆放龙椅两侧,无执圭。1914年,北港朝天宫召开董事会,与会董事达成共识协议,决定雕刻数十尊全金妈祖分灵神像,以“迎奉塑像”的方式来满足各地来北港朝天宫迎奉妈祖的愿望。
1990年,随着海峡两岸民间往来的不断加强,北港朝天宫董事会决定把雕像由艺术品升格为神像,为之举行开光庆典,并希望恭请一尊湄洲妈祖神像驻跸北港,鉴证雕像开光。莆田湄洲妈祖祖庙欣然应允,迎请的神像命名“首德妈”,由访问团护送抵台。据当时《台湾时报》报道:“大陆湄洲首德妈抵台,近二万香客涌入北港,民众争相膜拜。”大陆访问团在台10日,台湾各报刊共发有关新闻38条,照片10多幅。新闻报道集中反映出台湾妈祖敬仰者对湄洲妈祖的虔诚、膜拜,以及狂热的朝拜场面,指出莆田湄洲妈祖到台湾,掀起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热潮。这现象说明妈祖信俗在台湾的深刻影响,尽管台湾有数不清的分灵妈祖像,但民众仍渴望拜谒湄洲祖庙妈祖圣像。
妈祖诞辰1048周年之时,台糖北港量贩店特别制作了号称全台最大最新的数字相片蛋糕,为台湾云林县北港朝天宫的妈祖祝寿。该蛋糕以机算机输出图案,使用糯米纸、食用色素,蛋糕美观精妙,甜香味美。长360厘米、宽120厘米、高10厘米的巨型蛋糕上,巧绘朝天宫庙景和妈祖石雕像图案,栩栩如生。2013年9月,由台湾北港朝天宫董事会、湄州妈祖祖庙董事会、天津天后宫管委会主办,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台湾云林县政府协办的“两岸妈祖会北港”活动,在台湾北港朝天宫隆重举行。活动以“妈祖心·香火情”为主题,历时12天,举办了祭祀大典、嘉年华、文化巡礼、民俗技艺汇演四大系列活动,每日都有庄严的传统祈福仪式,同时还举办了“湄洲之夜”晚会、万人大办桌及两岸中秋晚会等。尤其是重头戏“万神祈福大团圆”,以总数4643尊妈祖像挑战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组织“两岸妈祖会北港”,旨在宣扬“世界和平女神”妈祖的德泽精神,展现了两岸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有助于促进两岸交流。各方来向妈祖拜寿的大小神佛坐在轿里,由妈祖敬仰者扛着挤向朝天宫,到处都是持香祷拜的群众,被称为“台湾最大的祭神像奇观”。此外,台湾云林县北港朝天宫创意出新的妈祖美术工艺品——“掌上妈祖”,由北港镇郑胜文结合北港朝天宫“平安符图”与“万字不断图”设计而成,作品采用桧木制作出高12厘米、宽10厘米的神龛,以及高仅5厘米、宽3厘米的妈祖神尊,神龛与神尊可分离,以方便各种祭祀需求。
2016年至今,笔者去过两次北港朝天宫,进香和研讨之时,想起家父在世时,常提及其祖辈江御史与妈祖文化,故兴笔梳理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