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长寿诗人与短命诗人
【发布日期:2013-08-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唐代诗人若论寿命,大多是四十岁至六十岁之间,不足三十岁的和七十岁以上的诗人较少。
寿短的诗人较有代表性的是王勃和李贺。王勃(公元六五○~六七六)年,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唐初诗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据《旧唐书》卷一九○记载,王勃曾为沛王府修撰,后任虢州参军时因罪革职。他在《感兴奉送王少府序》慨叹自己“七岁神童,与颜回早死何益”!从此自恃才高而又具有傲兀性格的王勃常感位卑不遇,屡有光阴虚度的感伤。
王勃虽然只活了二十六岁,但是他在唐初诗坛上的建树却赢得当世及后世众多诗人的尊崇。千百年来人们传诵王勃名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让很多人深有同感。
另一位短命诗人李贺(公元七九○~八一六年),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人。据《旧唐书》载,李贺虽然是唐宗室的后裔,但到他那时正逢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帝王昏暗无能的时代,其家族丧失了经济上的特权与保障,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他一生仕进堵塞,仅作过奉礼郎的小官,其职责是在宗庙掌管君臣版位,祭祀时带领跪拜仪式,这令李贺终生愤懑不平。
令人称奇的是,李贺天分很高。唐诗人张固《幽闲鼓吹》记有李贺十七岁时作《雁门太守行》七言律诗,送给三十九岁的大诗人韩愈看,为韩所赞赏。原因是李贺此诗一改往昔诗人所作的边塞诗只写咏征戍之苦的消极倾向,在诗中以激昂的笔调写将士边城苦战、抱为国捐躯的壮志。
李贺潜心创作的《南园十三首》,其中第五首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此诗写弃文就武、为国家统一事业尽力、以建树功名的愿望,抒发自己一生失意、难入仕途的感慨。不过这首诗却另有功能,它启迪后人,特别是失意文人,以文难入仕途,不妨弃文从军,寻找为官的新路。由于该诗艺术风格上创新,思想寓意深邃,长久以来为人们喜爱传诵。其诗深厚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
同短命诗人相比较,唐代长寿诗人的经历是另一种情况。如享年八十五岁的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贺知章、享年八十七岁的连州(今广东省阳山县)人孟宾于,都曾为朝廷命官。贺知章累官至礼部侍郎、秘书监,孟宾于累官至水部郎中。
令人称奇的是,阔别故乡近六十年的贺知章返回故乡时已年逾八十岁,他作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不尚藻彩,不避俗语,看似无意求工,实有新意,使人回味。
孟宾于也有村翁、农妇、渔汉、樵夫等乡野喜爱之作,他的《公子行》:“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此诗揭露权贵纨袴子弟骄奢淫逸、王孙公子糟蹋庄稼的罪恶。该诗简洁明意,亦为后人称道。
最高龄的诗人算是享年八十九岁的顾况(公元七二五~八一四年)了。这位苏州籍的诗人三十二岁中进士,任宫廷著作郎,后被贬饶州司户,去官后长期隐居山野,得以长寿。其诗作的影响力虽略逊于上述短命诗人,但也有出奇之作,如《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中的第十一章《囝》,描述了唐代闽地(今福建省)盛行一种掠卖奴隶的风俗,对闽地不人道的绝阳为阉奴的制度表示痛恨。其诗不避俚俗,掺杂口语,句法错综流动的艺术创作方法,亦为后人借鉴,使诗词内容更贴近底层民众的真实生活。 (春晓)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