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舌尖莆阳(下)
【发布日期:2016-09-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郑龙腾

转眼间,王展鹏的捞化店已经在福州仓山区的港头开了近十年。捞化,即捞兴化米粉的简称,在福州是一种遍地可见的快餐。自宋代起,兴化商帮集聚省城,据港为市,他们开辟的航道,被称为“兴化道”。商人们以水为生,一日三餐无暇讲究,以家乡带来的兴化米粉投诸沸水,即可食用,方便而又快捷,只图果腹充饥。商帮成为过去式后,这种吃法却在异乡流传开来。王展鹏虽为80后,又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却对兴化米粉有着独特的感情。与其他地方生产的米粉相比,兴化米粉选材精良,外观洁白,条细如丝,遇沸水后迅速软化又不至断裂,这是实现上好口感的保证。因此,他常常不辞长远,驱车来到莆田乡村收购米粉。牡蛎、花蛤、猪骨髓、猪肝、鸡心、鸭胗、春菜、上海青hellip;hellip;不同的配料被装进金属漏勺里,然后投进滚烫的高汤,根据熟化的难易合理掌控时间,末了再投放米粉,待后者尽数软化后迅速捞起,最后在碗中加上葱花、香油和料酒,一碗香气袭人的捞化就新鲜出炉了。
一种食物与一座城市的遇合,原来是这般奇妙。反观兴化米粉,最早亦不是莆田的原创。北宋木兰陂修筑期间,来自广东惠州的兴化军主簿黎畛为解决大量工人用餐问题,将家乡的手工米粉带到莆田,而后莆人竞相学习制作与烹饪手艺,终于脍炙人口。“四角四角方,稻草捆腰中”,在垂髫稚子口口相传的民谣里,兴化米粉成为了莆阳大地上一张光耀夺目的地理名片。
无独有偶,同样走出莆田的还有扁食。改革开放后,无数莆田人走出福建,来到北上广等大都市从事餐饮服务,扁食制作原料普遍,方法简便,成为他们的不二之选;只是到了广东,它要更名为“云吞”,以显得更接地气,等到了上海,又因地制宜地被称作“馄饨”。
但陈珍华一家是个例外。早年,夫妇二人在仙游城关的田岑底制作和销售扁食,这一做就是四十年,而今,他们家的“鱼和顶”招牌远近闻名。制作扁食,肉馅是关键。清晨六点钟,妻子都要赶早出门,拉着板车去附近的市场采购猪肉和面皮。一切准备停当后,陈珍华开始制作肉馅:将新鲜的瘦肉和肥肉按四比一的比例混合,切成肉末后,再拌以虾仁、葱米、味精、五香、胡椒和精盐,最后用刀轻剁,确保肥肉的香味可以被瘦肉完全吸收,这样做出来的肉馅就能香而不腻。陈珍华讲究慢工出细活,这样的工作,每天都要花去他一个多小时。等剁好的肉馅交到妻子手中,就又变成了一种指尖上的舞蹈:面皮摊开,放在左手掌心,右手执筷分馅,再利用左手虎口将面皮推出,五指轻巧包装、粘合,娴熟的动作令人眼花缭乱。包好的扁食,随后被放进以大骨熬制的浓汤中,沸腾,提鲜,佐以特制的香料,汤汁亲切,回味绵长,分明是传家的味道,也是传世的匠心。
家住赖店镇、出生于1988年的傅辉敏深深理解这种传承的神圣与意义。傅家三代祖传研制干焖羊肉,在莆仙各地的酒席上,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开盘菜。相传明代中期,仙游城郊的一位农民刚刚宰好山羊,准备进城贩卖,却突闻倭寇来犯。情急之下,他将羊放进一只装着沸汤的木桶里,用锅盖捂上,再放些稻草伪装,全家就逃难出门了。数日后,倭寇兵退,回到家的农民将羊取出,发现羊竟成了熟食,而且味道鲜美,不带膻味。这无心插柳的举措,令干焖羊肉迅速风靡。
傅应坤,傅辉敏的祖父,今年86岁,是傅家“国义干焖羊肉店”的创始人,有着一个多甲子的制作经验。将放血宰杀后的羊褪毛,卸去内脏,整只放入大鼎煮半个小时后,连同热汤一起倒进瓮里,焖上一夜,待第二天捞出,按不同部位剔骨切碎,蘸着由芫荽、姜末、蒜片、老醋、酱油等特调的酱料,即可食用。
祖父的手艺到了父亲傅国义的身上,开始有了大胆的创新:羊需赶到宽阔的地方去吃草和芭蕉叶,一来可以确保羊群吸收各类营养元素,二来也能控制羊的脂肪,使肉质不至过于油腻;以往羊肉都是以清水煮熟,现在,红枣、生姜、枸杞等二十多味中药被均匀切细并用纱布包裹,再放入水中反复挤压,直至所有味道渗入汤汁,大大提升了羊肉的药用和养生功效;此外,傅国义还将羊的受热和冷却全部改为在同一口大铝锅内完成,避免了因移动过程中的羊皮破损和汤汁流失而导致的口感变化。
改良后的干焖羊肉皮肉完好、外观透亮、肥而不腻、熟而不烂、软而不韧、无腥不膻,为傅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祖传的手艺尚未学全,傅辉敏不由得暗暗着急,但这并不妨碍他实践自己的想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傅辉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新业态,在把干焖羊肉进行真空密封包装之后,将其销售环节转移到了网络平台。现在,人们只需打开手机微信或支付宝,轻松扫一扫傅家店铺的二维码,即可轻松下单,足不出户品尝美食,充分享受这个时代带来的便利。
传承与渐变,延续和创新,让食谱变得更有温度与活力,数代人的智慧隔空交融,共同折射出历史行进的轨迹。而空间的位移,也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卤面,莆田家宴中最为著名的主食,将高汤兑水,加入瘦肉、香菇、虾干、干贝、牡蛎、蛏、韭菜等配料,最后再放进面条,以文火慢炖,让高汤和配料的味道充分渗透,又要确保面条不稠不稀不糊,这是常规的做法。在江口镇,人们会在面条里加入蚕豆,使之口味更加多元;到了沿海,卤面的搭档就变成了炸紫菜、黄花菜和花生仁,酥脆与绵柔的口感在一碗面条里形成统一;仙游人则喜欢以葱花和肉丝熬制油料,再加入卤面,让它更有香味。
我们可以想象,美食之所以为美食,是因为它们在满足了人们对生存的基本要求之后,也迎合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进一步追求;而这些细节上的装饰,则是人们回馈美食的意趣与灵性。每年正月廿九,市区的文峰宫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庆活动,其中,摆放在宫内的妈祖贡品堪称莆田一绝:来自民间的信众们以面食为原料,在短短的两三天时间里,塑出瓜果蔬菜、飞鸟走兽、龙宫水族、杨家将、岳家军等各种造型,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四境平安。
近处的长寿社区,李云鹏正在为即将外出拼搏的女儿亲手做一碗豆浆炒米粉,他的店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北高镇后积村,徐建发为老父亲的福首宴露一手焖豆腐的绝活,得到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度尾镇中心的红猪饭店,新鲜出锅的卤套肠汤汁饱满,让排队等候的顾客满载而归;遥远的游洋镇游洋村,张德林的荔枝肉,像惠政桥下的溪水一样香气绵延hellip;hellip;在这片勤劳、厚重而又神奇的土地上,美食永远都是生活本身的样子,有始有终,不忘初心;每一类食材的获取、每一种食物的制作,每一道食谱的烹饪、每一样食品的装饰,都是人们对生活的理解、愿景与追求,都镌刻着他们积极、向善的奋斗足迹;而有了故事和回忆、拼搏与创造、收获与感恩,那么他们的人生也就多了一味亲情、友情、爱情和乡情,多了一种凝聚着大爱、大美与大悲悯的普世情怀。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