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银华 张碧华
延寿溪发源于仙游九鲤湖上游,经常太镇莒溪注入东圳水库,再绕九华山南麓经泗华陂流入延寿溪。旧志称此溪“十里无湍激声,萦绕九华山下一碧如带”。故亦名“绶溪”。
绶溪有潭名“徐潭”,潭有石露水中名“钓矶”,是晚唐诗人徐寅的隐居垂钓之处。“绶溪钓艇”也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而延寿溪畔的延寿村,便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状元村。这里是状元徐寅的祖居地。
徐寅,字昭梦。他一生才华横溢,锋芒毕露,有过“才到名场得大名”的辉煌,而更多的却是坎坷与不幸。他自幼博通经史,尤其擅长骈文律赋,在文坛上赢得“锦绣堆”的雅号。21岁时,踌躇满志的徐寅开始了在长安长达10年的应试和游宦生涯。
后梁开平四年(910),徐寅复试考中状元。在廷见时,梁太祖问他:“你的《人生几何赋》中lsquo;三皇五帝,不死何归rsquo;句能否改一改?”徐寅傲骨凛然,断然拒绝。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臣宁无官,不可改赋!”展现了莆田文人的浩然正气。梁太祖听了勃然大怒,当即削去徐寅的状元名籍。不久徐寅便东归返闽,受到闽王王审知的礼遇、重用。由于王朝更迭,徐寅因忤后唐皇帝庄宗,罢官返回莆田,隐居延寿故里。后人就把延寿村俗称“寅寿村”,把延寿桥俗称“寅寿桥”。
“千卷长书万首诗”、“赋就长安振大名”。徐寅辞章绮丽,有368首诗被收入《四库全书》。徐寅为官清廉,一生清贫,但他嗜书如命,念念不忘读书、买书。他为自己的藏书楼题写楹联:“壶公山下千钟粟,延寿桥头万卷书。”据说徐寅家塾的“万卷楼”还是福建最早的民间藏书楼。
“龙虎榜头孙嗣祖,凤凰池上弟联兄。”徐家世代以诗书、志节教育子孙,家学渊源深厚。徐寅的七世孙徐铎与兄长徐锐,兄弟俩从小聪明好学,博通经文。宋·熙宁九年(1076),徐锐、徐铎兄弟俩入京应试,兄弟俩同登进士第,殿试时弟弟徐铎一举夺魁,成为状元。
无独有偶,同年兴化县薛奕心怀保卫国家之志进京参加武举应试。他在殿试中,力挫群雄,夺得武举第一,成为莆田科举史上第一位武状元。
传说,徐铎和薛奕文武状元及第后,一同返乡省亲。路上一人一骑乘船而行,但因船行前后顺序有所争执。薛奕说:“我朝开国皇帝太祖就是武将出身,他之所以能得天下统一中国,全靠无数武将南征北战,所以今天我在你之先,理所当然。”徐铎却道:“太祖皇帝武将出身不假,他之所以能得天下并治天下,还是倚重赵普这样的文臣。没有赵普的lsquo;半部《论语》治天下rsquo;能行么?武将本领再大,也要听文臣调遣。”两位状元谁也说不过谁,只好以比对联来定输赢。薛奕出了上联:“二舟同行,橹速(鲁肃)哪及帆快(樊哙)!”薛奕利用谐音,既指物又指人,寓意“文不及武”。此联构思奇妙,徐铎尽管是文状元,但苦思冥想良久,仍无法对出下联,便道:“我本以为兄台乃武人,在题联对句上绝非本人对手,谁料兄台虽为武状元,文才却远胜于我,实在令人佩服!”薛奕说道:“适才只不过偶尔想到这一联句,与兄台相比,薛某差之远矣。还是按原来习惯,文在前,武在后。你的船在前面行驶,薛某愿跟随其后!”徐铎忙说:“不可!薛兄理当在前。”因两人互相推让不下,只好同舟并行。于是高悬文武状元旗号的两艘船便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驶回莆田,轰动一时。
后来,徐铎在儿子结婚办喜事时,听到喜庆的十音八乐声,突然激起他的灵感,终于对出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狄青)怎比箫和(萧何)。”可谓对得天衣无缝。可惜,当他对出下联时,薛奕已为国捐躯多年。徐铎为不能在薛奕生前对出下联而终身遗憾。
徐铎状元及第后,初授签书镇东军判官,后累官至吏部尚书。据传,他曾在延寿溪畔故居周围遍植荔枝,命名为“延寿红”。徐铎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更名为“状元红”。他在故居挖的井也称为“状元井”。
“绶溪飘泊尽渔家,泛艇中流傲晚霞。”漫步延寿溪畔,可看到形似飞龙出水的延寿桥。古榕、古桥,它们好像正在向游人诉说着什么?或许是吴兴斩蛟的传说,或许是李富倡修延寿桥的故事。吴兴斩蛟的传说留下的是吴公、吴刀、赤溪、漏头等一串地名的符号;李富倡修延寿桥的故事留给人们的是诸多的猜想空间。而“延寿”、“寅寿”、“徐潭”、“钓矶”则引发无数文人墨客的遐想,留下诸多不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