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宁海桥传奇(上)
【发布日期:2016-10-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郁文

在黄石和涵江之间横亘着一片大海,横腰拦截二者的通行。这片海洋曾经被称为“宁海渡”,这里正好是木兰溪与兴化湾、乃至东海的交汇处,洪涛巨澜常年奔腾不息。明代陈经邦《重修宁海桥碑铭》开篇生动地形容宁海,“郡东二十余里有桥曰宁海,长百丈有奇,跨溪海之吭喉,束潮汐之吞吐,吾郡要津也”,可见宁海桥地理位置原本就显得十分惊险与重要。
兴化湾畔的莆田,自古是一片蒲草泽国,频发水患。莆田人民与天斗,与地斗,与水海作斗争,造陂、围堤、拦海、修桥,在水利史上彪炳千秋。水利,就像一个人的身体,陂是咽喉,河就是肠胃,宁海就是木兰溪的尾闾。尾闾不泄,何以医治水病?因此,最初,莆田人民就是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在宁海桥多次的损毁和重修中,用劳动智慧实现人定胜天的朴实梦想。宁海渡不远处的村庄,一定也曾饱受河海的肆虐,筚路蓝缕的先民,拦海开沟,造田耕作,才逐渐形成如今宁海桥的海晏河清,还有风调雨顺的水乡家园、万顷良田。宁海桥的建造工程让人叹为观止。同时,因为海面上旭日东升、波澜壮阔之万千气象,宁海桥在莆田二十四景中名列前茅,也成为文人雅士赏心悦目的莆阳胜景之一。
当然,宁海桥远远不止是莆田景观上的“花瓶”摆设。宁海桥坐落在涵黄公路上,涵黄公路是黄石与涵江南来北往的交通大动脉,可以说,宁海桥是这条交通大动脉上的重要穴位。这座历史古桥,曾经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也是商贸业、海运业的交通要道,因了这两大历史价值,宁海桥这座堡垒,抬升了兴化湾畔整片地域的格局。
据同治省志《明·外纪》记载,戚家军一路所向披靡,倭寇节节败退,福清的倭寇残余数千人,退守到林墩附近筑巢。倭寇举兵进犯林墩、桥兜等地,便是相中了宁海桥的地理战略价值,宁海桥附近的地势可谓是“四面阻水,通接海港,中唯石桥可度”。倭寇据守林墩,背靠宁海,身后可从海上撤退,宁海桥可谓是让倭寇没有了“后顾之忧”。而我方则讲究布局谋略,一方面,张谏率兵一千六百多人堵住宁海桥,另一方面,吴惟忠潜入兴化府绕道阳城、清浦、西洪等村,从陆地上逼近林墩。我方部队等待月落天黑,悄然逼近倭寇,等到第二天天刚亮,戚家军把倭寇杀得措手不及,经过一整个上午的鏖战,大获全胜。戚家军,一方面,从宁海桥堵住倭寇的退路,另一方面,从陆地上围攻倭寇,斩断倭寇的去路,前后形成围合之势。等到倭寇惊觉到被暗袭时,已经腹背受敌,犹如瓮中之鳖,因此被打得仓皇落败。老百姓得知林墩大捷,像招待大宾贵客似的蜂拥出城争迎官军。兴化子民才开始免于遭受倭患,世道暂得太平。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