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高歌凌云乐余年
【发布日期:2009-04-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高歌凌云乐余年

我已跻入老者行列,追溯走过的人生历程,总觉得六十年是短暂而又坎坷不平,充满着血和泪的考验。每当回想起来,就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沮丧和懊恼。可是,我还是坚强地挺了过来。

与我相识的多数是同龄人。我们一旦欢聚便有谈辞如云,谊切苔芩之感。因为我们是患难与共,同病相怜的一代人。

正当我们处于天真浪漫,无所顾忌的花季之际,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浩劫席卷而来,我们还不知所以然,便被推向另一个新天地,一呆就是几年十几年。

那是一九六五年秋季,秋高气爽,大地金黄,彩旗飘舞,鼓乐喧天,我们这群胸佩大红花的男女知识青年,告别亲人,远离家乡,带着各种各样的心情来到明溪县山区,插队于深山峡谷的生产队,翻开生活的新一页。

十三年后,我们陆续返回家乡,命运自然是黯淡无光的。然而,事实不容否认,我们中间他们有的青灯琴下秋叶薄,山村林间随身伴,奏出一曲曲幽雅的乐章;有的眉清目秀,舞姿翩翩,歌迥山村日漫杜鹃满山红,谱写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有的画山峰入云端,色染涧泉潺潺声,挥毫山丘禾苗青,韵荡田野稻浪黄。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时代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我们这批老知青又是如何呢?

他们有的文笔春风秋月,成了报社记者;有的走家串户,力做和谐社会志愿者;有的明灯下伏案改作业,“黄牛”舌耕育英才,为了教学贡献一生;有的勤学研医治病患,行使白衣天职。更难得的是有一些老知青,他们把山里人的刻苦精神带回城里,在各行各业辛勤不悔地工作,为改革开放的社会做好每一天的事,过好每一天的日子。前些日,我在圣诞节时看到一帮老知青站在舞台上唱着圣歌,激情依然高昂,神态是那么的孩童可爱,他们和蔼的笑容,让我感到他们在度过快乐的每一天。

我的前半生饱尝了辛酸苦辣。我依遵父嘱,循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训,靠自身勤学苦练,奋发攀登,如今在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同龄人争了一口气。我是个幸运者,靠自己的毅力摆脱了厄运缠绕,赢得了曙光。因此,我的琴声倾吐出喜悦欢快的花香;我的画笔绘出宏伟严峻的山水;我的诗歌蕴藏着坎坷不平六十年的辛酸。

古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人到晚年的哀叹,未免有点悲伤,依我之见,有志向者,不应年龄之限而苟且因循,求田问舍。我是一个永不满足现状的人,在余生之年,让余辉迸射,余音绕梁,赢得“高歌凌云乐余年”。

尊敬的同龄人,年龄大小只是显示人生里程长短的一个尺度,并不意味着年龄越大,人的志向越黯淡,心态越低沉,求望越渺茫,相反地,从待人宽厚, 处事稳重,经验丰富等方面看,远非壮年人所能比量的,尤其是五、六十岁这个年龄段,古代圣人把它誉为“知天命”之年段,其意可谓“命在我,不在天”;只要你顺应潮流,不甘落后,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充分利用和发挥有限的时间,更能知道和把握自己的命运,为社会做出有益的事情。记住我们这代人是老人的火炬,年青人的明灯,家中的尊严,社会的和谐,又是歌韵中的中音调,是画彩中的中间色,是高层的栋梁,低层的动力,言语举足轻重,仪表风范,让我们珍惜余年,携手共勉,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每个人由于生活经历,社会地位,家庭状况,身体素质以及环境机遇等主观情况的不同,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关键要看自身的心态和毅力如何?你若有曹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何怕日后一事无成吗?我真诚地奉告同龄的朋友:“莫道桑榆晚,做霞尚满天”。 (王永声)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