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汉高祖身边的群臣
【发布日期:2009-04-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汉高祖身边的群臣

秦亡汉兴。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刘邦被各路诸侯共尊为皇帝,庙号汉高祖。由于汉高祖本不好儒,文化水准低,不知《诗》、《书》、礼乐教化,闹出了许多笑料。为了天下长治久安,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汉高祖身边的群臣充分利用廷议制度,帮助他不断提高治国安邦能力。

据《汉书·叔孙通传》记载,汉高祖登上皇帝宝座后,为了简易,“悉去秦仪法”,连必要的君臣之礼也给废除了。君臣无礼则乱。一幕幕丑剧呈现在西汉宫廷:群臣无拘无束,忘乎所以,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有的甚至拔剑击柱,一片混乱。汉高祖担惊受怕,但却束手无策。

面对现状,叔孙通前往献策,主张举办君臣之礼“培训班”,请鲁地诸生任教,让文武百官进去学习。此计被采纳。鲁地诸生来后,他们先是和叔孙通弟子集中训练。“习之月馀,通曰:lsquo;上可试观rsquo;。上使行礼,曰:lsquo;吾能如此rsquo;。乃令群臣习肄,会十月。”事后,汉高祖深有体会地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于是拜叔孙通为奉常,负责继续制定各种礼仪,并给他重赏,赐金五百斤。

公元前209年,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即单于位,励精图治,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了极盛时期。公元前200年,匈奴大军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汉高祖亲自率军抵御,结果在白登遭到匈奴大军的包围,经七天七夜,才得以解围。当时,匈奴兵强,控弦四十万骑,数苦北边。于是,娄敬提出了著名的“和亲”之策,让公主嫁与单于,“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hellip;hellip;冒顿在,固为子胥;死,外孙为单于。岂曾闻外孙与大父亢礼哉?可毋战以渐臣也hellip;hellip;”娄敬的“和亲”之策令人叫绝。后来,他奉命出使匈奴,“往结和亲约”,开创了汉匈友好往来新篇章,“以公主换和平”成为历史佳话。后来,这个政策得到继承和发展,成为古代中国正确处理各民族关系的传统政策。

又据《汉书·陆贾传》记载:西汉建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陆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lsquo;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rsquo;贾曰:lsquo;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hellip;hellip;乡使秦以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rsquo;高帝不怿,有色,谓贾曰:lsquo;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天下者,及古成败之国rsquo;。贾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称其书曰新语。”

陆贾“时时前说诗书”,可谓是有耐心,不厌其烦,不说服汉高祖誓不罢休。而且廷议气氛也好,“左右呼万岁”,和陆贾一条心,大家听了都拍手称快,汉高祖自然也要“称善”了。相比之下,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身边的群臣就显得逊色多了。那时廷议,淳于越提出“师古”,李斯提出“师今”,要是群臣来个“合二为一”,既“师古”又“师今”,让秦始皇接受采纳,严格制定各项政策,减轻赋税、兵役和徭役,与民休养生息,秦朝速亡的历史也就不会出现。

《新语》的作者陆贾还擅长应用孔孟思想来解释历史,分析现实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新语·道基》篇中,他大力宣传儒家“仁义”思想,他说:“仁者道之纪,义者圣之学,学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夫谋事不竝仁义者后必败,殖不固本而高基者后必崩。”“故圣人怀仁仗义,分明纤细,忖度天地;危而不倾,佚而不乱者,仁义之所治也”。他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社会呼唤“仁义”,希望汉初统治者施仁政,早日结束国内战争,制定一系列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兵役和徭役,让汉初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作为一国之主的汉高祖,他要是不讲仁义,那危害性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从中也可以看出,经过秦末农民战争之后,汉初的群臣思想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群臣出谋献策,在汉高祖身上狠下功夫,把他“改造”成合格的天子。当然,汉高祖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林劲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