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古代教育与科举
仙游古代学事与科举俱兴,官以养士选才,民以力学图进,士以学优应举。唐贞观三年(629),朝廷诏令各道所辖州、县治立孔庙而置官学,于是官学方兴,实行庙、儒合一,礼、学并举。仙游早年县学建于县署西邻,即功建里先圣庙(今县实验幼儿园南侧),亦是仙游县学之始,为仙游古代最高学府。尔后,书院(书堂)纷立,讲学成风,陈鄙自河南固始入仙,在县东折桂里(今榜头镇光埔村)建白岩院,著述讲学。
唐代宗(李豫)大历(766-779)初,重修泮宫,置祭乐器,设佾生。唐昭宗大顺元年(890),阳乐里(今榜头镇)陈氏族党两度倡修县泮宫。五代后唐同光至长兴(923-933)年间,主簿贾郁迁县令,治贪戒贿,整顿县政,更新泮宫,振兴斯文(五代末,泮宫渐圯)。
唐代之始,仙游科第兴起,文武鼎甲迭出,王侯将相,名宦师儒蔚起。他们或则卓有成绩,或则武功超绝,或则文名远播,或则兴学教化,或则以技艺名世,犹如群星璀璨。唐武德二年(619)至清同治十年(1871)间,仙游登进士者662人(其中文武状元5人,科第411人,特奏名181人,诸科19人,赦文推恩25人,射中推恩5人,荐群13人,恩科进士、恩赐释褐进士、明通进士各1人)。
五代虽干戈时起,而设科取士,仍守前制。时仙游也有郑淑之裔,晚唐诗人郑良士之子郑元弼、郑元振兄弟登进士,占全闽进士十八名的九分之一。
宋《仙溪志》载:“仙溪地方百里,科第蝉联,簪缨鼎盛,甲于他邑”。“道儒名士踵出,魁彦胜流不可胜书。”(刘克庄语)其间,兄弟同年同科登第者4家,兄弟同登进士第11家,父子两代联第者14家,三代登进士第1家,四代登第进士1家,六代登进士第1家。犹有陈骥领起子孙三代3人,蔡准(蔡京父)领起四代6人,许稹领起六代9人联第者,以及陈次升领起一门5人,叶宾与余象各一门领起15人和7人,许程领起一门12人,蔡襄领起一门25人,傅楫领起一门28联第进士者。
自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郑淑之后,郑良士之子郑元龟首第进士,至景炎元年(1276年)傅翘叔、傅腾辉并举进士,前后299年间,仙游共有各科进士587名,以荐群命官(七品以上)而从进士的12名,从事补官(七品以上)而从进士出身的2名。其中乡试、会试、殿试中居榜首乃至夺魁者不乏其例。北宋时,清源西里马鞍山前(今游洋镇境内)人薛奕、善化里古大(今大济镇古濑村)人叶 分别为武科状元;清源中里马洋(今游洋镇境内)人林自为“两优释褐状元”(存疑)。南宋时,清源东里陈山头(今属永泰县)人肖国梁、浔阳里漈坑(今石苍济川村)人郑侨,清源中里瑞云山下(今属永泰县)人黄定为乾道间连科状元。两宋时,犹有蔡佃为榜眼(《仙溪志》称:“本为第一人,以鲁公京当轴,降为第二人”),陈睦为探花,陈起宗、王迈与丘渔分别为殿试第四人与第五人,陈说之为殿试第六人(史称:本为第一人,以当朝中书门下平章知封英国公夏悚与其父陈绛有隙,奏降为第(六人),陈从龙为诸科武举推恩第一人,丘山为特奏名第三,郑厚、傅登炳均为会试擢上魁后,为闽省第一人,方淑霞为闽省第二人,第进士后又以宋时兴化军唯一登宏试科而升阶擢用者,傅共、叶大有均为乡试解元联捷进士。此外,薛元鼎以太学舍试第一而登第,郑廷芳、方亚夫分别以会试九经占魁与试赋第一而登第。
元代,仙游有6名进士,几占兴化路3县进士名数之半,其中仁德里阜安市(今龙华镇)人林济孙与连江县枫亭市(今枫亭镇)人林亨连科夺魁居状元,为福建行省数百年中所罕见。此外,还有以荐群出仕从进士6名。
明清时,可考的进士明代50名,清代18名,其中李乔为武科殿试第二人(武榜眼),李多见、陈迁分别为文科殿试第五人、第六人。另有荐群出仕的从进士32名,清代3名。同时有举人302人,其中明代109名,清代193名。其中明天启七年(1627年)戴震雷、李灿英一举双魁,为文武解元;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黄梦熊为武解元,康熙五十年(1711年)与雍正元年(1723年)许斗与何云池先后为文武解元,乾隆廿八年(1763年)张兆鳌为解元联捷进士。同时另有贡生明代174名,清代102名,其中明代贡生曾伦贡生诸礼部奏而殿试为第一人。
仙游尊师重教源远流长,素有“家贫子读书”之风。人文荟萃,出仕而职重于朝,名显于时者灿若星辰。如宋代陈洪进纳士归宋有功,一门封五侯;蔡襄忠国惠民,刚正廉明,政绩卓然,世人钦敬;蔡京、蔡卞兄弟几度拜相名显朝野;叶禹以勤政爱民,累官至尚书左仆射;郑侨位及副相;薛奕、叶 为御西夏及抗金为国捐躯,芳名流传千古;元代林济孙以《治安十策》及主修宋、辽、金三史,更上《治河十策》为民造福;林亨著述《螺江风物赋》为枫亭历史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郑纪上《太平十策》为民造福以安邦作贡献;明末,林兰友授任御史,迁兵部尚书,人称铁面御史,以抗清就义的高风亮节而气壮山河。 (吴春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