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创建的“春宫嘉客”坊
原莆田城内鼓楼前至南门内的联续四大石坊,高大、雄伟、壮观、古色古香,显现莆田“文献名邦”的底蕴。先说创建最早的“春宫嘉客”坊,此坊建造于明代,建在“大宗伯”坊之前,为明代万历皇帝登基后,陈经邦以东宫讲读官转谕德掌春坊事,过侍读学士,以礼部侍郎、转吏部、加太子宾客。例以其祖父陈一通,其父陈言,赠如是官,奉旨建坊。
“春宫嘉客”坊,建造极其讲究,石雕部件非常精细,各层人物皆透雕,坊柱护柱上雕有蹲狮,皆栩栩如生,其石雕工艺之精美,为鼓楼前四座石之最。“木旗杆”两边之石护柱,用两块二米多长的石板,一半埋在地下夹住旗杆,使旗杆垂直地面,保护旗杆不被风吹倒吹斜。此坊的护柱与旗杆的护柱,作用相同。如果发生地震,有了护柱能保持石坊的稳定性。
民国初年,“春宫嘉客”四大字及下列小字石匾坠毁,不知何故。后陈唐彬补写“春宫嘉客”四大字,钢筋混凝土补浇一匾额,刻上陈唐彬书四大字,其下额处遂空,故莆田城内列次街道“点灯”,利用它搭“坊亭”结彩悬灯,前后亭下相通,作为十番八乐演奏的音乐台(我念莆一中时都看过,70多岁的莆田人都知道。)。
据1937年6月29日《莆田日报》载,昨日(28日)下午一时26分,忽有暴吼如雷,远自东北而来,约历余秒,十余分钟后,又有二次地鸣,入晚8时许,再一次地鸣,但地均未动。
据石有纪,张琴《莆田县志》载,1937年6月28日午地震,本次地震为4.75级,地点在兴化湾西北部三江口附近,自西北而东南行有声如雷。城厢镇地震时房屋摇摆厉害,屋顶灰尘掉落,挂篮左右摇摆,木板墙壁和床架震动发出沙沙响声,持续很短,即消失。
鼓楼前“春宫嘉客”坊及另三石坊,都没有受这次地震损坏或掉落的记载。
后经分析,“春宫嘉客”坊的匾额掉落,可能是人为架设不牢的问题,可惜“春宫嘉客”坊已于文革期间被毁,经分析不是被学生红卫兵所毁,那么牢固的石坊,学生是无法毁坏的,乱砸是会伤人毁屋的,听说是县机关(红卫兵)造反派孔兆云等人有计划请打石师父,自上而下拆除的。太可惜了,千古不朽的石坊没了。 (吴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