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如归的抗金义士林师益
林师益(?—1126年),北宋名臣林豫之子,仙游嘉禾乡仁德里(今龙华镇象运村)人。出身书香门第,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里茁壮成长。勤奋研究书经,兼习武艺,特有侠义,身材魁梧,臂力过人,事孝双亲,敬重上辈,父母器重于他,闻名乡闾。以父林豫任奏补三班借职,授枢密院,宣差鸡泽县(今河北南部)县尉。
林师益任间,正处于北宋王朝末,社会政治黑暗,官吏昏庸无能,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他任县尉间,就上疏给宋徽宗,论说对边防利害,必须加强边陲军事设施,以防外敌入侵,且对时政弊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圣上观其人才难得,调入京师候旨定夺。
靖康元年(1126年),全国举兵,分东西两路南下。时朝臣纷纷上奏圣上“师益的奏论很多值得考虑借鉴和采纳。”徽宗也很赞赏,就调任京畿部队第十四副将。授予武翼郎以阁门宣赞舍人提举京城四壁导御司后军统制。时金兵进犯京城,由于主战派孙傅等人的推荐,林师益改任第一副将,集中精兵训练马步军机于陈留陈地。
斯时,著名学者杨时在讲筵奏曰推崇师益“晓达军政,使专督训练必有绩效可观。”徽宗听言有理,擢升他为守卫畿正将。奉命守御京城附近的郑州原武地域(今河南原县)。金军企图攻下原武,直指京城。在原武的保卫战中,林师益指挥若定,全力御敌,把疯狂的金兵击退。不久,西路金军攻陷山西太原,从滑州(今河南滑县)乘胜渡河,与东路合军共同围攻京都。
这时,京城处境十分危急,人心惶惶,许多宋将亦纷纷逃遁。而林师益赤胆忠心,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仍孤军坚守原武阵地,岿然不动的英雄气慨感动众多士兵,誓死保卫中原国土不受敌军侵扰。在万分危急关头,朝廷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召回师益率军援助进入京城保卫。
当林师益率部走到封丘(今河南新乡市东南部)时,却与金兵前头部队相遇,展开一场生死激烈的遭遇战,他带领将士,英勇顽强抗击金军,杀得金兵丢盔弃甲,慌忙撤离。金兵不甘心失败,第二天,调遣大量兵员,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包围林师益驻地。林师益面对强大的敌人,孤军作战,毫不畏惧,镇静自若地对身边的副将说:“金众我寡,诚不敌然此,吾当以身报国,还有什么顾虑呢?”于是他身先士卒,冲进敌阵,举刀奋勇杀敌,不幸身负重伤而壮烈以身殉国。这年冬天,京都城破,北宋王朝的统治就此结束了,而林师益视死如归、英勇抗击金兵的芳名永垂青史,彪炳千秋,后人敬仰。
林师益战死沙场时,其女儿才九岁,儿子若渊才刚满周岁。其妻叶氏与乳媪襁南归。他们晓行露宿流落了五六年,才回到仙游故里。若渊长大后,痛惜其父为国捐躯而暴骨原野,刻木招魂,归葬于城西的归仙岭上。后题于其墓亭曰:“虎路龙蟠经几春,靖康孤节照苍旻,至今凛凛有生气,愧杀当年膜拜人。” (吴春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