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台一家 血浓于水
——评林春德《莆台姓氏渊源楹联》
日前,林春德先生的《莆田台湾姓氏渊源与楹联》正式出版,拜读之余,觉得这是一部莆台姓氏渊源文化研究的力作。它对推动莆田与台湾地区的姓氏源流研究、台胞的寻根问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所谓姓氏楹联,俗称姓联,它是探究我们是谁?我们的祖先从什么地方来的寻根路线图。同时,姓氏楹联又是谱谍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林春德先生能够从姓氏楹联入手,探究莆台血浓于水的渊源,企图从姓氏楹联入手,揭示莆田先人迁徙、民系生成的规律性。林春德先生的方法,无疑是研究人类学、谱谍学上的正确方法。
林春德先生研究姓氏文化多年,以治学严谨著称,他在掌握大量史料、谱谍的前提下。对史料,谱谍能够去华求实,去伪存真,极力从莆台姓氏楹联的渊源中梳理出莆台姓氏的渊源关系的治学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从林春德先生《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排在前列的莆田四大姓为例,在莆田市占人口第一位的是陈姓,人口约480,000人。而在台湾的陈姓亦排第一位,据华夏经纬网《追本溯源,根在河洛》一文,陈姓占台湾总人口12%,以2006年台湾省总人口数为22,701,627人计算,得出陈姓在台湾人口约为2,724,195人。
林姓人口在莆田市约440,000万人,排在第二位,在台湾省,约占总人口的11.5%,约为2,610,687人。
黄姓在莆田市的人口约250,000万人,排名第三位。在台湾省,黄姓约占总人口的6%,约1,362,098人,亦排在台湾总人口第三位。
郑姓在莆田市人口约200,000万人,排在第四位。在台湾省,排在第12位,有80多万人。
从林春德先生搜集的莆田市三大姓陈、林、黄人口的排序,与台湾省的三大姓人口的排序惊人地一致,可证台湾省的三大姓氏与莆田市的三大姓氏之间存在着姓氏人口分布的一致性。
莆田的陈、林二姓,于晋代入莆,陈氏入闽的始迁祖为陈润,其孙陈豹始居莆田壶公山。陈润的第十二代裔孙陈迈于公元619年定居莆田,其子孙以玉湖、飞钱为堂号。唐初,陈迈之弟陈遇定居莆田枫亭,后迁灵川浮山,遂以浮山陈为堂号。当今徙居在闽南、潮汕、海南、台湾等地凡冠之以“玉湖”、“飞钱”、“浮山”堂号、楹联的陈氏,均派出莆田。
林氏以晋永嘉之乱入闽,始迁祖为林禄,其第四世孙林格、林群就移居莆田。其后,子孙便在莆田繁衍,后播衍出金紫、九牧、阙下、台湾雾峰林氏。至今在台湾的260多万林氏,大多为金紫、九牧,阙下派裔,其姓氏楹联亦表明与莆田血脉相联。故著名地方史研究专家林国平在其主编的《福建移民史》中称:“隋唐时期迁入莆田的这支林姓,几乎成为福建林姓的共同祖先。”林国平先生认为莆田林氏系隋唐始迁莆,与莆田林氏族谱记载不符,但林国平先生关于莆林为福建林氏共同祖先无疑是正确的。这样,莆田林氏几乎是福建林氏的共同发源地,毫无疑问,也是台湾260多万林氏的共同发源地。
黄姓入闽始迁祖为黄元丰,入莆始迁祖为唐代的黄岸,在莆田派衍出东里、金墩、 (上巩下石)溪诸黄,其姓氏楹联也是以上列地望作为姓联。至今流播在台湾的黄氏,其堂号、姓联凡冠之以“东里、金墩、(上巩下石) 溪”堂号的,均派出莆田。
郑姓的入闽始迁祖为郑庠,入莆始迁祖为梁陈时的郑露、郑庄、郑淑三兄弟。其姓联以莆田广化寺前的“南湖”为郡望,其后裔徙居闽南、潮汕、海南及台湾等地。在台湾,郑氏大多以“南湖”郡望为姓联。郑姓在莆田市排名第四位,而在台湾也曾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号。但现今为什么会出现台湾的郑姓只排在台湾姓氏第十二位呢?这可能与郑成功在台湾从事反清复明运动有关。在清廷攻占台湾后,曾对郑氏族人进行大肆杀戳,故在台湾姓氏排序上本应排在第四位的郑氏,却退居在台湾省人口的第十二位。
可见,作为莆田的陈、林、黄、郑四大望族,人口合计约1,370,000万人,约占莆田市3,000,000人口的45%,台湾的陈、林、黄、郑约6,696,980人,约占台湾省总人口的33%。从这些枯燥的数字中,我们不难发现,莆田作为中原移民的中转站,是闽南人、潮汕人、海南人及台湾人主要的祖籍地。
研究姓氏文化,是可以发现人类社会学及生物学上的谱系,而姓氏楹联,则是人类生物基因谱系上的符号。林春德先生能够倾注大量的心血,搜集、整理莆台姓氏楹联资料,并使之成书,他对研究莆田市与台湾省的人文地理、聚落地理,人类迁徙地理,人类血缘谱系。对促使当今在台湾的莆田各姓氏后裔回乡寻根问祖,反对台独在姓氏文化上的去中国化,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00九年九月十二月於风月斋 (朱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