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情操 生命的音符
——王清铭散文集《沧桑的是流水》读后
当我翻开《沧桑的是流水》中作者自序《拉响生命的琴弦》一文,丝毫不含糊地知晓,原来王清铭是一位执着教鞭、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人民教师。顿时,我心里萌生一种羡慕之情,一种崇敬之情。他为当一名称职、拔尖的教师而备感光荣与自豪,他说:“教师像深夜点燃的蜡炬,自己在痛苦的燃烧中默默流泪,却用微笑的光芒照亮学生心灵的隧道hellip;hellip;”他对《礼记》中的一段话理解得分外透彻——“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可阐释为:善于唱歌者,能使人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可见,王清铭先生对自己的职业认识达到神圣不可藐视的崇高境界。对自己要求如许严格,本是为人师者的可贵品节。其实,他早已对为人师表的深邃涵蕴了然在胸,也早已懂得名师出高徒、高师出高徒的真正意义。他深切地意识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固有含义。然而,语出心底,披露心灵,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娓娓道出心迹:“教师是临水的月,学生就是潋滟的水,水中月影,月在水中找到自己的身影,水也因月多一种朦胧之美。学生接受教师谆谆教诲的同时,也给教师深刻的启迪,教师的价值很大部分就体现在学生身上。”这岂不是对《礼记》那段话的进一步诠释或递进延伸呢?
集子里不啻是对自己职业的夸耀,对莘莘学子循循善诱、谈笑风生、育人絮语的感悟与体验。同时还有许多对生活、人生、命运、前途、理想的感叹、搏击、思考、观察等等,更多的是表达种种内心志向,以及对生命际遇的反复思忖、对时尚阴暗面的梳理缕析,从中悟出一道道包含哲理性、思想性或科学性等方面的普遍真理。用自己智慧的青春铺叙人生道路,用雪亮的目光照射眼前的荆棘、鸿沟。为此,我从作者命名的书名《沧桑的是流水》中,看到他对生命和人生的态度,便取“水”字来表达人生的大彻大悟以及人情练达的一种智慧的折射。难怪王安石在《泊姚江》诗里作了“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语意缠绵,蕴涵丰腴的神情与心态。那么,王清铭对水的感悟,源于心灵的某种直觉,因为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且是够为抽象的,但亦饱含深邃不可测的意象化的物质,可雕可塑。再者,作者喜欢王维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能的话,他更多的是体察到“山送云来长入梦,水浮花去不知名”,“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hellip;hellip;甚至渐入这种水世界的幻觉与玄妙之中,来观察世界,适应世界。他说:“在山重水复中看到柳暗花明hellip;hellip;但他索性坐了下来,看到云从山头、心头冉冉、袅袅飘起,像一种飘逸如仙的思绪。仿佛此时的他也变成一丝白云,正乘着风从草尖飘过,浑然物我两忘,心境澄澈。”作者置身于此境,灵感如泉涌上心头,便进入创作状态,一发而不可收,便写了《静观流水》、《献给大海》《水或青春的记忆》等理性化与人性化相吻合的辞章。进而再拓展出《人生赛车》、《独饮寂寞》、《幸福是朴实的》的思维外延。再将水作为创作客体,用散文诗的形式写成《河流》、《临水而居》、《水或遗忘》、《火海》、《木兰溪》等,情感定势不断升华、拓展。
从集子中不难看出,王清铭君是一位博爱者。这与其说作者爱水知水,不如说他爱书如命。他在《生命与书》一文中,将书籍看做比生命还要重要——“嗜书如命”他说:“读书是一种生命的修剪、美化,是生命的化妆hellip;hellip;书籍是作者写成文字的生命,作者的思想和心血流动于字里行间。hellip;hellip;作者的精神心灵在书上闪烁光亮,血液在行间流淌,人格在字里矗立,是生命中最精华、最深邃的部分。”文章引经据典,论述了读书与生命的关系。继而以极其睿智的语言,概括出书与生命的深刻内在联系。“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从而再《话说“读书人”》《做命运的朋友》,自然地析出《人的价值》《选择远望》,推导出《关于生活》《妙喻人生》《夜读境界》,悟出《春天的马匹》《春天的声音》《春天的绿》之精神快乐意蕴。 (郭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