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第二十四“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里,表面上写的是荣府王字辈的老大,老二贾琏、贾宝玉的不争气会,一个有寻花问柳的恶习,一个有喜吃胭脂的变态。实际上是借用宝玉的行为表述了雍正皇帝迟来的治国因失策的忏悔与醒悟。
文中写道:“湘云只得扶他的头过来,一一梳 箆。发现自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只剩三颗,丢了一颗。”
上段中的“四颗”即是雍正在兄弟排序中的四阿哥。头上的珍珠丢了一颗。意为雍正头丢了。
“黛玉冷笑道:lsquo;也不知是真丢了,也不知是给了人镶什么戴去了rsquo;!”话中表面是由于吃醋而奚落宝玉有可能把珍珠送给宝钗做定情物。实际上是用金头玉脖仿制了雍正的尸首。
“宝玉不答。又顺手拈了胭脂,意欲要住口边送”。“胭脂”的谐音为雍尸,即雍正的尸体。
宝玉调脂弄粉,吃人嘴上胭脂的毛病,袭人在第十九回里也曾经规劝过,宝玉也表示都改。但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才改过”。弄的众姐妹们都不理他,就连最豁达大度的宝钗也都避的远远的,只有一个小丫头叫芸香的供宝玉使唤。“芸与雍近谐香,喻指雍正。雍正被杀后,袭人把芸香改为蕙香,意为废香。宝玉又为他改成“四儿”,也就近似四阿哥。作者把宝玉描写的与雍正如此投缘,目的是宝玉读 《南华经》时的感受代表了雍正死后来不及表达的醒悟。现将《南华经》外篇“月去箧”一,是解释如下:
“南华经”:战国时庄周著的书,名《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的主要书籍之一。
“月去箧”:启人箱箧而行窃盗。其文曰: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所以如果灭绝了人的智慧和知识,就没有计谋去实施大宗偷盗。
“摘玉毁珠,小盗不起”:把珠宝毁掉,没有了财产,小偷小摸就没有了作案的目标。
“焚符破玺,而民朴鄙”:烧掉官府的印信,砸毁皇家的玉玺,没有了权力的争夺和束缚,民风就会淳朴谦恭。
“掊斗折衡,而民不争”:砸坏量斗折断称子,没有了轻重或多少的衡量标准,民众就不会有斤斤计较的争吵。
“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议论”:竭尽废除国家的津法,民众就可以无拘无束发表意见。
“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明才智矣:”拨乱韵律,熔掉乐器,塞住瞎子的耳朵,而天下人只能生活在一片漆黑毫无声息的浑沌的世界里,便于统治者的奴役。
“灭文章,散五彩,胶离失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掉文章,去掉色彩,蒙住了人的眼睛,而天下之就见不了真相,懂不得道理,统治者就可以任意愚弄。
“毁绝钩绳而弃规矩, 扌丽工亻垂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hellip;hellip;”:“钩绳”指的是泥工的锤绳和木工的墨斗。意思是没有了检测垂直的锤绳和检测直线的墨斗,工匠只凭手指,怎么建起牢固美观的高楼大厦呢hellip;hellip;”。
然而上述这些在战国时期就被《庄子》一书批判的治国弊端,仍然被历代的统治者当成治国方略而盗用。雍正皇帝所酿成的文字狱,也是重踏历史覆辙的一个鲜明例证。
道家所提倡的道就是理,道就是引导,道就是道德。人为地扼杀民众的意志,阻挡历史的潮流,阻碍社会的进步,就是无道,到头来只能是自掘坟墓。
“宝玉看至此段,提笔续曰:”焚花散麝hellip;hellip;彼钗、玉、花、麝月,偕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上段话的意思诠释为:雍正皇帝下令焚烧掉吕留良的著作并施坐刂刑,招致了吕四娘的报仇雪恨,还有因文字狱而遭杀(钗)、入狱(玉)的都是掉进由张熙(张)、岳钟琪(其)所无端设置的陷井,是这二人蒙骗了皇帝,冤枉了大批人。但其主要责任在雍正皇帝。正如黛玉诗云:
“不悔自家无见识,都将丑语怪他人”。 (吴明星 郑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