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十八学士图》创作点滴
【发布日期:2009-11-2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十八学士》的历史由来,可追溯到唐太宗执政的贞观年代里成立的文学馆(秦府十八学士)。太宗物色了在朝的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年、许敬宗、陆德明等十八位大臣名士。在当时被选中者,为天下之所慕向,时人谓之“十八学士登瀛洲”。我选用《十八学士》这个历史题材作画寄予抒发爱国爱乡之情,讴歌改革开放、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政策。现拟从《十八学士》的创作实践谈点滴体会。
《十八学士》依历史事实,应该描绘他们在文学馆之内编撰史书经典等活动的场面,为什么把学士们置于似在园林园中以琴、棋、书、画为活动情景来处理,这是作者特意构思安排在他们休息间的一个自我娱乐机会,这样更给人们有一个清高超逸而宁静之感。
《十八学士》人物活动是以琴、棋、书、画四个场面为主线,有时还画上歌妓、书童、车来马往、舟游垂钓的情景。所以在构图的时候,要求先把这琴、棋、书、画,活动中的人物要突出开来,如何巧妙地把他们安排在那个角落中最引人注目,因为她们既是单一活动的场面,又是整体活动的场面,所以在为人物造型时候应该关照到互相联系各自呼应,以形成一个生动活泼、欣欣欢乐的气氛,给人以动感恰似身临一个文明恬静的境界。
《十八学士》图人物众多,景物复杂,所以对景物人物设色,首先应定个调子,即色的基调问题,是冷调、暖调或热调,从之尽可能发挥色彩的表现力。如果用重彩,就求取浓艳美,如果用淡彩,就力求淡雅美,不管什么样的美均求于调和统一为宜。根据传统欣赏习惯和时代审美观点的要求,中国设色的特色是“随类赋彩”是以对象的固有色作为设色的依据来考虑的。《十八学士图》用色我通常以比淡彩色重一些,因为大幅气色过淡则看无气势(气氛),以物体本身色彩相互对比和衬托,求得和画面色彩和谐协调的效果,恰如其分地、适当地采取色彩对比和补色方法处理。在人物着色时分为主次,即宾主有别。重点人物以较深色外,其它人物的服式多用类似色处理。如果一个一色调未免太杂太花易俗气。有时在较浓艳之处,还用浅墨水加以适当的渲染。使色调沉着厚重,给人以古雅之风味。
在传统工笔画方面,不论人物画或山水花鸟画,多数画家均用熟的宣纸或绢来描绘的。作画时把宣纸或绢平放在画桌上进行描绘,仙游画家秉承传统习惯画工笔画,喜欢用生的宣纸,并把生宣纸裱在壁上或大幅的画版上作画的,这是仙游画派独特之处。裱在壁上和版上作画,特别是描绘六尺以上的巨幅作品,大线条,长线条运笔流畅自如(指力、腕力、臂力同时并用),对比例、透视、解剖也比较好掌握。《十八学士》一般人物衣纹方面,多用钉头鼠末、铁线描,行云流水描等传统技法,土坡山石,杂树多用斧劈、披麻皴法,但用笔略带写意一些,求得有笔有墨的质量感,亭台楼阁多用界画方法描绘。
学画要长年刻苦磨砺,不断探索入师造化力求自成一格,“艺海无涯”我觉得还不够,我决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刻苦潜研默默耕耘,去拥抱金色的秋天。 (蒋金读)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