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与妈祖文化结缘
【发布日期:2024-05-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林成彬

 

翁志鹏/

 

 

光阴荏苒,弹指之间,已过了40多年。

也许是与从事的职业有关,或许是对妈祖的特别敬仰之情,从1981年起,我就开始与妈祖文化结缘。

当时,妈祖文化的概念刚刚提出来。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作为一个中国民间文艺家,我在广泛搜集妈祖故事的过程中,发现了妈祖从人到神的文化轨迹和东方海洋文化的特征。

当时的文化单位是真正的清水衙门,文化经费捉襟见肘。为了把3年间苦心搜集整理的100多篇妈祖的故事编辑出版,我前前后后打了九次申请专项出版经费的报告但都杳无音讯。或许是感动了妈祖女神,冥冥之中助力,有一次,在新加坡担任福莆仙文化出版社社长的江口籍华侨陈明宗回莆田向我要一些莆仙历史人物的资料,在交谈之中偶然提起妈祖故事集的出版之事,他满口答应支持。19859月,《妈祖的传说》第一版由江口港下妈祖庙董事会资助付梓问世。此书收入了妈祖的传说故事86篇。

此书出版后,大多流传到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和台港澳地区,引起一些反响。

1986年起,台湾的妈祖人开始比肩接踵地来到湄洲妈祖祖庙寻根谒祖,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文化潮流。基于妈祖文化在两岸交流中的需要考量,市文化局交给我一个任务,与海峡文艺出版社对接,再次出版《妈祖的传说》。最终精选50篇故事,并正式出版。

这个版本问世后,书很快销罄,台湾各个妈祖庙都要求购此书,后来海峡文艺出版社就把版权转让给台湾出版商,据说收了一笔不菲的版权转让费。

1986年到2005年,我有幸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民间歌谣集成》《中国民间谚语集成》《中国民间音乐集成》《中国曲艺集成》《中国曲艺志》《中国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戏剧志》《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等九套全国艺术学科集成志书莆田市卷的编写任务,几乎走遍全市的每一个地方。期间,我特别留意关于妈祖文化的一切相关内容,民俗的,舞蹈的,曲艺的,戏剧的,楹联的,碑刻的,故事的,林林总总,做了30多本文字记录和10多盘音像资料。这些珍贵的资料成为后来申报妈祖信俗及其相关的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至关重要的素材来源。

后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由于市群艺馆人手紧缺,我兼任文学室主任、曲艺室主任、调研室主任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的虚衔,其实就是自己一个人在瞎忙而已。当时第一批非遗项目申报,全市就我参加全国非遗申报专业培训,所有项目的申报材料几乎落在自己头上。记得第一批省级非遗申报时,妈祖信俗相关项目就占了很大的比例。在2006年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中,妈祖祭典被成功收录。

在此后的各批次省市级非遗项目申报中,我从妈祖信俗的全面系统保护出发,把曾经搜集的材料论证分析,先后成功地申报了《妈祖巡安》《谒祖进香》《妈祖传说》《妈祖海祭》《文峰宫三献礼》《春景斋菜》《妈祖宴》《妈祖筵席》《妈祖道场》《妈祖香道》《妈祖颂经》等项目。可以说,妈祖信俗的保护体系近20个代表名录已经组成了一个文化方阵,蔚为壮观。这些项目的内容足以汇编成一册厚厚的专著。

非遗项目申报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从立项论证、历史考证、内容概括、特征描述、价值体现、谱系建立、存续状况乃至保护计划,求真求实,言简意赅,必须反复推敲修改。特别是申报材料没有个人署名,纯粹是一种苦差。虽然有些稿酬,但对我这个“大烟鬼”而言,只是赚点烟钱罢了。几个挚友常劝我:“既然愿意一天用三五包烟去燃烧生命,何不去著书立说,扬名立万,做非遗项目还是让别人去吧!”但我真放不下心,尤其是妈祖文化的项目,总觉得有责任去做好。至于个人的名望,我从来就看很淡。

有点可聊以自慰的是,除了妈祖信俗非遗申报之外,我也曾参与过《妈祖信俗》《湄洲妈祖祖庙志》等专著的编写工作,也撰写发表过《妈祖楹联鉴赏》《妈祖吉祥物鉴赏》《妈祖筵席》等专文。

在艺术创作方面,以妈祖为题材的作品也有所收获。2000年,文枕琴表演唱《海峡通途》(林成彬 词 黄福安 曲)荣获福建省委宣传部授予的一等奖,并参加全国交通系统文艺汇演。2001年,歌曲《海边的期待》(林成彬 寥爱真 词 寥爱真 曲)获第二十届中国电视金鹰奖。2009年,莆田戏清唱曲《妈祖女神应笑慰》(林成彬 词 陈承恩 曲 黄宝珍 演唱)搭上“神舟七号”飞船升空唱响天籁。

感恩妈祖,她的高功、懿德、大爱永远感动着我,给我力量,给我体魄,给我灵感,给我收获。

感恩妈祖,在妈祖文化交流中,我有幸与许许多多的妈祖人有过交往,并结下友谊,建立真情。

感恩妈祖,在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活动中,我有幸与她同行,游历异邦,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感恩妈祖,我虽然已退休多年,但身体还算健康,还会为妈祖文化做一些有益的小事。

感恩妈祖!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