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赛事获殊荣
李霞的画风继承了中国历代诸家优秀技法,奠定了“古典人物第一家”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题材十分广泛,特别是人物画,大多是历史名人,不论是英雄歌士,还是美媛名姬,都在他的笔下塑造的形神兼备,活现真魂。《张良进履》、《苏武牧羊》、《王昭君》洋溢着诗情画意;《王羲之书扇》、《钟馗醉巡图》立意新颖,“绿营位置”,恰到好处。《关公》是义薄云天的英雄,是李先生脍炙人口的名篇。不论是《坐鼓观书》或者是《云头思汉》、《单刀赴会》极具雍容忠义气概,美髯飘动,栩栩如生,无造作之痕,达到了“了无真相有真魂”的艺术境界。《渊明采菊图》既表现渊明的悠闲淡泊,又画出其目光炯炯,一副倔强形象。再如他画的《木兰从军图》亦别具一格,历来画木兰女高出马背半身,李先生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故事发生在北方,北方的骏马慓悍高大,如果把木兰画的比马高,那么,木兰女不就成为身高丈二的关西大侠了!所以他笔下的木兰女仅稍出于马背,符合历史真实,更合乎艺术逻辑,这真是他师法古人,突破传统的巧妙之笔!李先生绘在福州鼓山3米高的摩崖石刻《无量寿佛图》气势宏大,笔简意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侵雨蚀,至今仍闪熠艺术光芒,为海西旅游增添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1925年,李先生在福州,与福州陈子奋、福清郭梁、莆田张琴、仙游李耕等27人画友发起组织“龙珠画苑”,对福建中国画的繁荣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李霞的人物画技法、常用鸡毛颖笔作中锋笔法,运笔圆润老硬,有棉中包纤之概,流畅自然。用墨则气势磅礴,干练豪放,兼取西法渲染,更显独到之处。书法和诗亦具很高造诣,江苏南通刘燮初先生称为“书法钟王,诗宗李杜”,更是名符其实。
《十八罗汉渡江图》是李先生的殊世杰作,国民党元老重臣林森、于右任、著名书法家黄宝铖等亲笔题词,画面以滔滔江水,行云流水的白描工笔,描绘众多罗汉各乘坐骑和桴木等安然飘渡的雄姿,江岸峰峦巉岩,树木参笼,刻划不同的人物造型和性格,显示了画家非凡的驾驭艺术的才能。1914年,这幅画被选送参加巴拿马全球博览会,荣获优等奖章。1923年,《函谷跨牛图》参加纽约赛会,再获优等奖章,李霞为中国艺术赢得国际荣誉。
李霞的画不但在国内久负盛名,而在欧、美和东南等地区也有较大影响。据传,他的传世杰作《麻姑晋酿图》现藏美国纽约博物馆。《顽童闹学图》现藏法国巴黎博物馆,国内诸多博物馆也珍藏他的作品。
爱国济民树风范
李霞一生忠于艺术,乐此不倦,不但是中国近代画坛的人物画大师,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1935年11月,他与名画家、福州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何遂联合在南京中华路举办画展,爱国海军将领福建人萨镇冰为《何叙甫(遂)李云仙两先生国画展览》作序:“富有利济民物之心”,对李先生的作品和爱国忧民的人品给予高度评价,他选平生得意50幅五尺佳作,在画展牌刊中特地刊出“我非亡国奴”印章一方,邮寄南洋爱国会,所售之款,以赈灾民,还精选部份作品制成画页出售,用来资助东北义军抗日。
1937年,国内政治腐败,内优外患,外侮趁机侵犯,“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揭开全国军民奋起八年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悲壮历史。东北、四川等地先后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李霞不忍目睹国土遭受外侮践踏,满怀悲愤,积极响应全国各地举行的赈灾活动,决定卖画赈灾救国,喜作《钟馗捉鬼》、《钟馗啖鬼》诸画,表示对日本法西斯的愤慨,寄托象钟馗那样的神明降妖伏魔,扫尽人间鬼怪。他还夜以继日创作《苏武牧羊》、《木兰从军》等不少名画,在每幅画上均钤印“国难当前,卖画助饷”的印章,把所有卖画款项支援抗日,把殷殷的爱国心溶在画中,意在唤起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抗日救国的滚滚浪潮,还我河山,保我疆土。这时,李先生已患胃癌疾病,仍坚持作画,难怪六十开外的人,身躯已经瘦脆,脸色贫白,皱纹满面,眼睛倾斜。他用创作的实践来支援抗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38年,李霞在永春作画,继续赈灾,时已病重情急恶化,又逢日机轰炸空袭,只好返回故里,不久便溘然辞世,享年68岁。深感遗憾的是,李先生还未能看到抗战胜利举国沸腾、万民欢庆的一天。
在抗日期间,李先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捐资创办东山小学,授济贫穷,为家乡莘莘学子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他在临终前还语重心长地告诫子孙:“一不做官,二不做贼”,自己一生烟酒不染,未置产买田,不许小侄雇仆娶妾,严于律己,阐明自己高洁的为人抱负。
李霞先生不愧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其画品和人品皆风范,值得后世人深深怀念。 (未完待续)(张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