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话谜语拾趣
【发布日期:2010-03-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我国的谜语文化渊源流长,在远古的黄帝时期就有记载,在战国后期谜语已经初步盛行。到了宋代谜语更是迅速发展,达到第一个顶峰,出现了一大批的谜语和谜语研究组织,还诞生了“灯谜”。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谜语文化已成为我国民间文化的一大奇葩,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莆仙话是种方言语种,没有相对应的文字,在提倡全民讲普通话、写方块字的今天,莆仙话谜语已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之基,弘扬中华文明当从地方文化做起。本文归纳莆仙民间特有的莆仙方言谜语十余条,以期让更多的乡人所认识,能够更好的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谜面:四角四角方,用草“木”(绑)腰弯,能吃的用水烫,不能吃的拿去扔。打一食品,谜底:兴化米粉。兴化米粉是莆仙地区的传统土特产,它外形四四方方,两层相叠,用一根稻草捆住腰间,可开水烫食,而在水烫或煮制的时候,绑在米粉中间的稻草必定要解开扔掉。
谜面:一个人、生生“计”(庠),“达工”(每天)躲在门后望呀望。打一家庭用品,谜底:“称仔”(杆秤)。在中国广大的农村是较常见的家庭用品,杆秤上刻有繁多的度量标示,在莆仙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以前通常都习惯把杆秤挂在门后。
谜面:一间厝仔窄窄住着五个“娘隔”(客人)。打一随身必带品,谜底:鞋子;在这里我们的乡人把鞋子先是比做又窄又扁的小房子,之后又提示在这座小“房子”里住着“五个客人”(五只脚指头)。
谜面:一个人穿“樟蓑”(蓑衣),仔生一大堆。打一物品,谜底:藕。这个藕不是藕断丝连的莲藕,而是在地里生长的土藕,是莆仙常见的农作物,土藕皮黑带毛,一株成熟的藕,除了长一颗大藕之外,通常还有数颗小藕伴生。
谜面:脚踏特级“脚车”(自行车),手捏紧急情报,到了兰溪大桥,突然间雷“嚎”(响)雨落、高射炮射,炸弹炸。打一行为,谜底:上大号(蹲厕)。这个谜面描述的非常详实,诙谐而又生动的描述了一个人急着跑着、手里还不忘捏着手纸去上厕所的形情,莆仙方言的趣味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谜面:厝边有两块石头,“隔牌”(自己)望来望去望不着。打一人体器官,谜底:“喜间”(耳朵)。脸旁的一对耳朵,不管我们自己怎么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自然是不可能被我们自己望见的。
谜面:一座古墓“往往”(很深邃),两尾大蛇在那“浪呀浪”(穿缩出入)。打一人体器官,谜底:鼻子。这个谜面的生动之处,就在于把鼻涕比喻成了有两尾蛇在那穿缩出入,逼真而又形象。
谜面:椅子上打锣,椅子下“炊”(找)无。打一物体(气体),谜底:屁。按在椅子上敲锣,其声是颤抖、沉闷的。
谜面:一枝竹子滑溜溜,一只乌鸦“伞尾疏”(歇末梢),到溪里喝水,到岸上画“翠溜”(胡须)。打一文化用品,谜底:毛笔。把毛笔的笔梢描述成是有一只乌鸦歇在滑溜溜竹子的末梢,相当的活灵活现。
谜面:“泥蔫泥蔫”(软软绵绵),有“翠”(嘴)无“高歪”(屁股)。打一物品,谜底:“菩丽”(麻袋)。软软绵绵的麻袋,只有入口(嘴)、袋底没有出口(屁股)。
谜面:花花绿绿,吃完洗澡。打一日常用品,谜底:饭碗、菜碟,或画花雕纹的碗、碟,在用完(吃完)之后自然是要去洗澡(洗刷)的。
谜面:山顶一“抱”棕,棕下一对剑,剑下一对灯,灯下一座墓,墓下一个池,池“冷”(端)一尾红鲤 。打一人体器部,谜底:人的头部。棕是黑发,剑是眉毛,灯是眼睛,墓是鼻子,池是嘴巴,红鲤是嘴唇。
这些流传在莆仙广大民间的莆仙方言特有谜语,光靠口头传承是远远不够的,和文字的衔接显得越来越重要。民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民间文化的繁荣与否,直接决定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深度和文明高度,保护和弘扬好莆仙民间文化迫在眉睫。 (林湘凡)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