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陋室铭》全文非刘禹锡所作
【发布日期:2010-04-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闻名于世,人人皆知。《陋室铭》开头4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然而1980年在湖北省应山县观音寺发现一块石碑,碑呈横式,高36厘米,宽92厘米,碑文开头4句是刻:“盖闻山不在高,有僧则名;寺不在大,有神则灵”。石碑左侧刻款是:“大唐贞观四年三月勤石”。
从石碑拓片上可清楚看出有:“灵1字、庙4字、观5字、门1字、闻1字、对1字。
查《繁简字对照表》获如:灵、庙、观、门、闻、对这6个单字分别是灵、庙、观、门、闻、对的简化字。
这块唐代的石碑怎么会出现6个单字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简化字呢?此石碑难道是解放后伪造的假文物吗?
这个关键问题可以从文字资料里得到答案:
灵,《正字通·火部》记载:“灵,俗灵”。
庙,《字汇·广部》记载:“庙,俗庙字”。
观,《异体字表》收有“观”的异体字共10个字,其中有一个异体字作“观”。
门,《汉语大字典》记:“门同lsquo;门rsquo;。lt;宋元以来俗字谱gt;:lsquo;门rsquo;,lt;通俗小说gt;、lt;目连记gt;、lt;金瓶梅gt;作lsquo;门rsquo;。”
闻,《汉语大字典》记:“闻同lsquo;闻rsquo;。lt;宋元以来俗字谱gt;:lsquo;闻rsquo;lt;通俗小说gt;、lt;古今杂剧gt;、lt;目连记gt;作lsquo;闻rsquo;。”
对,字书资料里查不到“对”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民间所书写的不规范的俗字,任何字书都查不到,例如“ ”字大家都知道是“建”字。“建”字是一个不规范的民间书写俗字,因此在《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收单字54000多字的《汉字大字典》以及收单字85000多字的《中华字海》里都查不到“ ”字。“对”字在字书里查不到,其性质与“ ”字是相同的。
可证实:在新中国颁布简化字之前早就有灵、庙、观、门、闻等字产生于世了,这块石碑是唐代的文物无疑。
笔者将石碑拓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以下简称为《铭文》)相对照后发现文的头4句明显有一方抄袭窜改另一方文句占为已有的行为。
那么,究竟是《铭文》的作者刘禹锡抄袭窜改“观音寺石碑碑文”(以下简称为《碑文》)呢?还是《碑文》的作者抄袭窜改《铭文》呢?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谁在先谁在后。
查《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辞源》、《辞海》以及《唐诗选》等刘禹锡的生卒年均作(772-842)。
就以刘禹锡20岁撰写《铭文》算,时在唐贞元八年(792年)。而观音亭的《碑文》刻款是:“大唐贞观四年三月勒石”。
查《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中外历史年表》以及《中国历代帝王年号》等得知:唐贞观四年为(630年)。可推算出《碑文》所刻的时间比刘禹锡的《铭文》要早162年。可见:《碑文》的作者不可能去抄袭窜改再过162元之后刘禹锡撰写的《铭文》。显而易见,《碑文》在先,《铭文》在后。下面揭示抄袭窜改头4句文句的具体证据:
《碑文》第1句是:“盖闻山不在高”。
《铭文》把头2字“盖闻”删掉,变成“山不在高”。
《碑文》第2句是:“僧”窜改成“仙”字,变成“有仙则名”。
《铭文》把第1字“寺”窜改成“水”字;第4字“大”窜改成“深”字,变成“水不在深”。
《碑文》第4句是:“有神则灵”。
《铭文》把第2字“神”窜改成“龙”字,变成“有龙则灵”。
最后似乎可以得下结论说,刘禹锡当官时到湖北省应山县观音寺去旅游,看到这块石碑,文句极为绝妙被深深所吸引,动笔抄袭带回家,将其头4句窜改后进《陋室铭》变为已文。嘿!唐朝时已有此人哥了。(林青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