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腕底毫生千色锦——方纪龙的书画情缘
【发布日期:2010-05-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方纪龙老师是我最敬慕,交情最深厚的挚友,我结识他,有一段戏剧性的色彩。80年代初,在一次民盟会议上,我向坐在身旁的同志询问会议厅中央挂的一幅《百鹤图》作者是谁?竟想不到,身旁的同志就是我渴望拜访的纪龙。从此,拉开我们近三十年热情如火,文友情谊的序幕。
纪龙生于兴化湾畔的教师世家,这里的文物胜迹,人文景观,给南来北往的人留下多少美好的遐思。他就是在这样一个文化积淀丰厚的环境里成长,逐步成为书画并茂的艺术家。我与他的交情也是在书艺活动中演绎。仙游李耕画院刚成立不久,在他的倡议下,李耕画院与锦江书画院在江口和仙游文庙两地举办联展的圆满成功,展示了纪龙在书画界中的威望和影响,促进莆仙书画界的友谊和艺术交流。1995年,在福州画院举行的纪念李耕诞辰110周年大会上,他将子奋恩师收藏的“李耕画集”清样册转赠给仙游县人民政府,充实了李耕大师画艺的珍贵资料。2001年秋,“李耕画派暨莆仙书画展”在北京举行,纪龙作为筹备组成员,先期晋京做了大量联络宣传工作,撰写《李耕与百年中国画展》等十几篇文章,刊发在北京和莆田诸家报刊,并收入“李耕及其画派评介”,引起首都和福建文艺界的关注。
纪龙不但是我的益友,更是我的良师,他为人纯朴坦诚,古道热肠,在我文学创作的岁月里,他为我勉励再三,雪中送炭。1996年,我出版诗集《生命火花》,他在湄洲日报发表评述《山泉流淌情更长》。2004年,我的散文集《流金岁月》付梓,他寄来设计创作的《蟠桃仙鹤》作为封面,还馈赠《牡丹宝鼎图》和书法《囉唝曲六首——咏菊》,至今我还珍藏在书斋里。尔后,陆续送来亲自题签的画册、画集和文荟,我也把李耕画艺理论汇编和画家画集送给他,我们之间书信穿越时空,频频传递,连接友谊。纪龙如此重情尚义,珍惜友情,让我感动不已。
改革开放以来,纪龙的创作进入旺盛的金秋季节,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先后在莆田、福州、昆明、印尼、美国等地举办个展或联展,不久前,在香港举行的艺术节,他参展的48幅作品受到弥高赞誉。作品《牡丹蜂》、《玫瑰白头翁》被美国白宫和天安门城楼收藏。相继出版了《方纪龙国画作品优选》、《方纪龙画集》、《方纪龙诗词书法集》、《赵玉林、方纪龙诗书画集》和《返朴斋文存》,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其艺术成就。除绘画外,还撰写《陈子奋评传》、《子翁不死》、《画菊入门》、《风范长存天地间——怀念画家吴作人、黄胄、宋省予》等,情系祖国,讴歌盛世,描绘时代生活,寄托和缅怀已故恩师和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建树又有禆于后人。纪龙在诗词、音律和书法方面有较高造诣,堪称一位多才多艺,诗、书、画、文俱佳的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孙克极力推崇赞赏说:“方纪龙的工笔画以线描为主,勾勒传神行笔微战,流转中寓迟涩,而顿挫中含腴润,可感到行笔的专注与力度,从而避免了大多线描勾勒的疾滑、率易从而令人产生的单薄、枯索之病。应该说,在线描艺术上,他的作品是继陈子奋之后,达到较高水准的一位。”纪龙书画艺术获得如此卓著成就,使我感到莫大欣慰和喜悦。
“晚霞多璀灿,夕阳无限好”。1999年,纪龙退休回到家乡“返朴斋”。 退休是人生旅途驿站的换岗,不是终点,他仍专心致力诗文和学术研究,挥毫绘画,慈善义卖,为社会奉献爱心。至今,我还记忆犹新纪龙发表在“莆田文学”的一篇风趣抒情,文采斐然的散文《烛火摇曳诗意浓》,追忆当时几位上山下乡血气方刚的知青,程秀荣、陈章汉、林建莆等于1976年元旦相聚鳌山写的《残烛遗篇》经历蹉跎岁月,已功成名就,而“最不争气的我”,只是由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外语教师错位当了一个诗人、书画家。纪龙的一生,倾注了汗珠和心血,虽然坎坷曲折,如诗如梦,但没有失落,无悔无怨,与情牵魂萦的书画艺术情缘没有改变。他是莆仙一位不可多得的画坛奇才,这里,我对纪龙的“归乡自勉”诗附和一首“岂止声名播里闾,海滨共与仰清居。明窗净几多留韵,妙笔绮才信不虚。腕底毫生千色锦,胸中志蓄万笺书,罗山凤月春长在,过客咸瞻高士庐”。
我衷心祝福画家方兄晚年幸福安康,艺术之旅春意融融,艺术人生更加辉煌。 (张德成)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