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这些诗歌形式总称为楚辞。它由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和他学生在民间歌谣基础上加工而成。
屈原生活在楚国由盛趋衰的转折时期。身为贵族又曾是统治阶段中一员的屈原,由于进步的政治主张受到朝廷保守势力的反对而遭放逐。长期的流放生活,使他了解到民间的疾苦,同时也使他的创作得到民间文学的滋养。他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的不朽篇章。最终因对时局绝望而自沉于汨罗江。屈原的作品强烈地反映了他进步的政治理想,九死不悔的抗争精神和眷恋祖国的无限热忱。作品想象丰富,文辞华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桔颂》是《九章》中的一篇。“托物寄情”是我国文学的传统。在文学史上,这样长篇的咏物诗无疑是第一首。《桔颂》的第一段其意:天地间美好的桔树自来就适应栽种地的水土。禀受天性不能迁移到北方栽植。根深蒂固难迁移,意志更加专一。绿叶白色的花,茂盛可喜。桔枝重叠并有桔刺,果实团圆。半生熟的果实青黄混杂一起,纹理色彩灿烂。纯净的颜色皮肉洁白,大都可信。十分茂盛,修饰得恰到好处,美得出众。
第二段其意:你小时候的志向,有与众不同的地方。直立不迁,岂不欢喜?根深蒂固,襟怀宽广,并不追求甚么私利。独自苏醒在世上,充盈天地之间而不流传。没有身外的欲望和奢求,永不犯过失。保持无私的品德,与天地共存。自己年龄虽与岁月一同消逝,但希望长与桔树为友。孤寂不惑乱,坚硬而又纹理。虽然年轻,作为师长对待。美德并立如伯夷,要把桔树作为自己的榜样。
“桔逾淮而北为枳”(桔树移到淮河北方变成积)桔树的这一特性,在诗人看来是“独立不迁”的坚贞品格的象征。诗人之所以产生共鸣,即是看到自己禀性中与桔树相同之处,诗人认为桔树应该成为自己的学习榜样,所以他愿意“置以为像”。
2000多年来,屈原的《桔颂》成为我国历代文人志士的座右铭。如今,我们也要以她为榜样,象桔树一样根深蒂固,意志专一。从小时候起,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义、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学好本领,做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长大成人之后,要学会谋生,待人处世要真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尊重领导,团结同志,遵守纪律,维护宪法,与人为善,知错必改。谋职升迁之后,更要襻怀宽广,不求私利,多做奉献,关注民生,清政廉洁,反贪肃贿。脱贫致富之后,要尊敬长辈,夫妻恩爱,邻里团结,勤俭节约,低碳生活,救苦救难,扶贫赈灾,大爱无疆,天地共存。 (游炳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