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为持续发扬和传承祖德,每逢中元节已成为仙游县度尾镇霞溪村刘氏祠堂一年一度追思祖德宗功、祭拜先祖的日子。8月18日,时值农历七月十五,霞溪刘氏宗祠大院内鼓乐鞭炮齐鸣,刘氏宗亲齐聚一堂,举行祭祖活动。
当日祭祖仪式,遵循古制,祭祀供奉的祭品数量和样式严格按照族谱里的记载,祭祖仪式由族长主持,当年度当地刘姓高考优胜者诵读刘氏家训传承下来的祭文,缅怀祖德,绵延福泽。随后,各地刘氏宗亲们有序参加祭拜,他们满怀一颗虔诚与敬仰祖先的情怀,敬上清香,恭行三叩拜礼,祈愿先祖福祐刘氏族人福泽绵长,万代昌盛。
霞溪刘氏宗祠建于明、清两代交替的清顺治九年(1652)。宗祠占地面积1592.96平方米,坐南朝北,由砖埕、下厅、天井、左右厢房以及拜堂、正厅组成,古色古香;宗祠堂大殿梁柱对对实木挺立,大门槛两端承托一对转轴精致的石鼓,宗祠堂建筑结构保存了明、清祠堂建筑风格。在刘氏宗祠堂正厅供台正中上方悬挂匾额:“百官朝罢午门头,环佩珊珊出凤楼;试问江南谁第一,无人不道涵江刘。”落款赐进士刘晞,康熙壬寅年。正厅中第二匾额为雍正五年进士郑远感刘美芳先生之恩送刘氏祠堂“勋高廊庙”。正厅另有两块铜制牌匾,挂着红布彩结格外醒目,一块是仙游县文保单位牌匾,另一块是福建省涉台文物单位牌匾。刘氏宗祠里还珍藏有清代匾额、木质对联等珍贵文物。该宗祠完整的建筑结构,为研究莆仙明、清两代祠堂文化提供了历史实物素材。
据霞溪村刘氏宗祠董事会董事长刘爱峰介绍,度尾镇霞溪村刘氏始祖乃诚甫公,系入闽始祖韶公(涵江刘)的第二十代裔孙,于元末自涵江区徙居霞溪村亭桥,开高廊一脉,经过650多年开枝散叶,如今子孙后裔繁衍到枫亭、鲤城、榜头、西苑、西天尾等乡镇,及永春、德化、闽清、台北等地延续血脉的薪火。 (时报记者 林锦堂)